一、*市民间融资的主要形式和特点
*市民间融资的主要形式有三种:一是中小民营企业急需资金时难以获得银行信贷,相互之间或向社会居民筹资;二是资金比较富裕的私营企业主或个体户把民间融资作为一种投资形式;三是社会居民之间因一时之需而进行的“互通有无”行为。从调查情况看,*市民间融资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融资主体广泛。目前*市约有*%以上的家庭、*%以上的中小民营企业涉及民间融资,融资主体不仅涉及农户、城镇居民、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主,甚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也有参与,融资主体相当广泛。值得一提的是,农村学校、乡村政权机构也成为民间融资的重要借方。在*市较为贫困地区,很多的农村中小学都有向教师和其它社会成员借款维持运转的经历。绝大部分的农村中小学负债都源自民间融资。一般都是期终的冬夏时节借,开学的春秋时节还。“一费制”导致农村学校收费锐减,财政保障程度偏低,再加上学校没有用以抵押的资产,历年负债沉重,所以农村学校的负债流动性差,借债渠道窄,利率明显偏高。
(二)融资规模大。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和融资目的的变迁,以前民间融资金额一般单笔几百、几千元,但现在扩大到最多单笔达到几十万元。
(三)融资方式灵活。从*户样本企业期限结构看,期限6个月以下的*户,6至12个月的*户,12个月以上的*户,不定期的*户,普遍在12个月以上,不定期的最多,根据借入者的需要,随用随取,借入的企业信用程度较高,偿还能力较强。家庭融资期限基本为6至12个月,且大部份以一年期限为主,再用续借,这样既能有效防范风险,又可较好地满足借入户的不同资金期限需求;但也有一部分未定期限,主要是亲朋好友之间的资金融通,要用即还,这样增加了资金融出者资金调度灵活性。同时,融资手续趋于规范化,大部分融资行为都立有字据凭证,有的还有中间人作担保;企业民间融资多采取向社会、职工集资等借款手段,如*股份公司向社会集资*万元、向职工股东集资*万元;*市*有限公司向职工集资*万元。
(四)融资交易方式简单化。根据融资对象不同及金额大小有所变化。
(五)融资用途多样。据调查测算,企业民间融资用于生产、经营的占*%;家庭民间融资中农民用于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的占*%,用于婚丧嫁娶、修建房屋、子女上学、找工作、住院治病的占*%,用于还债的占*%。借款用途转向多样化。
(六)融资趋利增强。以往民间融资绝大多数是互助性质,但当前的民间融资已向生产经营或投资获利方向转变,超过一半的民间融资以各种形式和方式参与到企业或个人的生产经营活动,投资特征和趋利目的十分明显。
(七)地域差异明显。从调查情况看,民间融资受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较大,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一般来说,经济发展相对较慢、交通不便的地区,或者私营经济比较活动的地区,民间融资相对活跃。
二、*市经济发展资金供求与民间融资基本状况
至20*年末,*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亿元,比年初增加*亿元,增长7.3%;各项贷款余额*亿元,比年初增加*亿元,增长7.8%;存贷比例只有*%。据测算,20*年末,*市经济发展资金需求总额约*亿元,20*年全市金融机构累计发放贷款只有*亿元,资金缺口达到*亿元。据问卷调查,至20*年末,*份家庭问卷中有*户参与了民间融资,比例达到*%,家庭(个人)融资总额达到*万元,其中借入民间资金的有*户,占*%,借入金额达到*万元;借出资金的有*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