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上又得不到保障。更主要的是卖茧难,销售蚕茧需要拉到阳城、高平,去了人家说多钱就多钱,说你质量不好就不收,这么远跑去卖,不卖吧带路费赔的更多,卖吧卖不上好价钱,经常被压价收购。据群众反映,至少比阳城、高平的蚕茧价格低1到2元钱,极大地挫伤了老百姓的积极性。
四是缺少政策扶持。反映最多的就是畜牧业扶持政策,扶大不扶小,对山区农民来说门槛太高。建设规模养殖场群众望尘莫及,但还想发展小规模畜禽养殖,一来资金投入不是太多,二来市场风险也不是很大,三来收入也颇多。在调研中,有的农户养10头猪,年收入就达1万元以上;喂几头牛,年收入也可以达到1万元;养100只羊,年收入就可以达到3、4万元。还有冬季取暖问题,成庄村许多村民反映,一到冬天,取暖就是问题,用煤得不到保障,年轻人还好说,但老年人就受不了,不好过冬。
调研中,群众针对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也提了一些意见,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希望政府在制定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政策措施时,多向山区农村和群众倾斜。比如,考虑山区群众生产生活实际,降低畜牧养殖门槛,让山区群众小规模养殖也能得到资金扶持。再比如冬季供煤方面,是否可以提高补助标准,扩大供应范围,并确保供应到位。还有在帮扶方面,是否可以进一步改进帮扶办法,在促进山区农村经济发展上多想办法,变输血为造血。
二是希望政府在农业产业化服务方面为群众提供保障。政府在扶持特色种养业时,要在产前、产中、产后多从农民实际生产需要考虑,提供一系列的服务保障。比如蚕桑业,建议政府建个茧站,切实解决蚕农卖茧难问题;政府在培训农民时,不要仅局限于课堂培训,要把培训和田间地头实地指导结合起来,只有言传身教,群众才能切实掌握好、实践好新技术,产出的蚕茧质量才有保障。
三、几点思考
通过在这两个村调研,结合自己平时工作的实践与思考,认为加快山区新农村建设和促进农民增收,要重点解决好三个问题。
一是要解决好带头人的问题。这也是加快新农村建设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性问题。如果我们的贫困山村都有像崔政委一样的带头人,一切问题就都好解决。在成庄村调研,问及村干部,对成庄村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有什么打算时,没有清晰的发展思路,说的最多的就是没有资金什么也办不成。这些村干部都是老党员,工资待遇很低,但工作都挺认真,又能吃苦,也想为群众办点实事。但受文化素质限制,在带领全村群众发家致富上眼光不远,能力不足,缺乏创新意识。这样的村干部在我们泽州为数不少。这一现状在短时间内也不会改变。县委、县政府是否可以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农村第八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从一些致富能手里选出一批农村带头人,或者从县直单位、乡镇政府选派一批素质高、能力强的后备干部到贫困村庄挂职,帮助和指导山区村庄建设新农村。可以先行试点。对选派干部,在车辆配备、工资待遇、政治待遇上从优考虑,为他们提供一切便利,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只要带头人问题解决了,山区新农村建设步伐就会加快,农民收入也会快速增长。
二是要解决好农民素质低的问题。这也是制约农民增收的根本性问题。要重点在健全完善培训农民的长效机制上下功夫,培训要有针对性,目的性,既要注重科技素质培训,也要注重精神文明教育;既要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