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鄂尔多斯集团公司等大型重点企业群雄逐鹿。去年,全市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71亿元,全部财政收入28.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120亿元。
包头市牢固树立工业强市的思想,把提高工业化水平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充分发挥工业大市和国家老工业基地的优势,大力培育冶金、电力、重汽、稀土、绒纺、军工、乳业等支柱产业,不断拉长产业链条,不断壮大中区直大企业、稀土高新区、旗县区市属企业“四大方面军”,仅2002年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153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接近4xxxx。 “十五”期间,包头重点扶持和培育了1xxxx大型和超大型企业集团,即:一个销售收入超两百亿元(包钢)、四个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一机、包铝生态工业园区、稀土高新区、东方希望铝业)、十个销售收入超30-50亿元(北重、电力、鹿王、华资、明天科技、小肥羊、物资、乳业、工业硅、稀土)的企业集团, “十五”末期十五大企业集团实现销售收入900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00亿元以上,从而撑起包头市经济的半壁江山。
工业强市的实践,还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国内外知名的优秀企业家,郑俊怀、高丰、牛根生等一大批有世界眼光,胸怀远大,社会责任感强,擅长经营管理的实业家,统领各自的优秀团队,打造品牌,开拓市场、搏击商海,为西北的工业化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为社会创造了巨额财富,成为西北经济大厦的脊梁。工业强市已经给西北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很多社会难题也都迎刃而解,呈现出经济发展,政治安定,社会事业繁荣,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奔小康的喜人景象,给人的感觉是西北地区的发展无难题,可谓一招走活了全盘棋。
一是实现了高速发展。西北经济之所以实现常规增长,关键是得力于工业的强力拉动。可以说工业是带动西北经济强劲增长,奔向小康社会的火车头。
二是优化了经济结构。工业强市带来了经济结构的加速调整。工业增加值的迅猛增长,既提高了第二产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也带动了服务业的同步增长。三次产业的剧烈变化,不断优化了经济结构。
1995年呼和浩特市三次产业结构为18.4:42.3:39.3,到2002年已调整为11.3:41:48。1995年包头市三次产业结构为9:62:29,到2002年已调整为6.7:54.2:39.1,与工业化中期初始阶段标准结构水平基本吻合。工业强市还有效地调整了三次产业的内部结构。工业产业链不断拉长,推动了工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在龙头企业的带动引导下,西北地区农民养奶牛、种饲草,农村产业结构在产业化中得到了优化;服务业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努力增加新的服务功能,证券投资、信息保险等现代第三产业随之而起。
三是壮大了县域经济。和林格尔县1994年划归呼和浩特市时,财政收入不足70xxxx,直到1997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尚不足4亿元。由于近几年狠抓工业不放松,全县已出现xxxx产值超亿元的大型工业企业,有力地带动了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县域经济实力迅速增强。2002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11亿元,是1997年的4.7倍,财政收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