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入户调查,为12.3万农民建立健康档案;实行家庭访视制度,对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定期访视,对孕产妇、双向转诊转回的患者和临终病人随时访视,实行全天侯待诊、电话叫诊和巡诊,及时对患者进行诊断与治疗;开展双向转诊服务,服务站及时将其不能诊断与治疗的患者转到卫生院,患者病情好转后转回服务站继续进行治疗,卫生院从医疗收入中给予服务站一定比例的提成费,真正做到便民利民。
市推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主要表现在:
1、通过对农村卫生资源合理调配,形成了覆盖全市的功能合理、便民利民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强化了卫生院的技术指导与管理能力,拓展了乡、村卫生机构的服务功能,增强了竞争意识,激发了经营活力,实现了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与初级卫生保健的有机结合,保证了预防保健工作的落实。
2、通过加强服务站的基本建设、充实技术人员和24小时待诊等手段,提高了服务质量,方便了农民就医。自改革以来,该市卫生院和服务站患者就诊量平均增加了近10个百分点,卫生院业务收入逐年增长,服务站直接增收达16万元,每名乡村医生年收入平均增长近400元,不仅提高了社会效益,而且增加了经济效益,稳定了乡、村两级医疗卫生队伍。
3、通过实行入户访视、双向转诊、健康体验等措施,不仅使农民在家中即可享受到便利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而且较大幅度地降低了农民的医疗费用负担。据不完全统计,自开展双向转诊和多次降低药品价格以来,农民患者大病和手术医疗费用人均每次减少150元左右,药品费用减少20%左右。同时,由于服务站的药品由卫生院统一采购,较好地保证了药品质量。
二、启示与建议
借鉴两地经验,结合实际,我们建议,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抓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1、学,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上求突破。进一步确立市场化的观念,真正把医疗作为企业来搞、项目来抓、产业来办,加快改制转轨的步伐。
一是力度要大。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医疗单位体制改革动员大会的精神,在总结杨庄、塘头卫生院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向面上推开,力争3月份所有镇卫生院都拿出改制方案,年底前完成8-10家非镇政府所在地卫生院和部分镇政府所在地卫生院的改制任务。其他医疗单位也要全面实行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医防分设工作在一季度要全部结束。
二是形式要活。坚持因地制宜,因院施策,根据医院实际和医院干部职工的意愿,宜股则股、宜租则租、宜卖则卖,不搞一风吹、一刀切,只要是有利于医疗事业发展、有利于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保障职工利益的改制形式,都可以大胆地搞,大胆地试。
三是措施要实。在改制过程中,要一手抓扩面工作,一手抓医院股权的优化和监管工作,把好院长的资格认定关和医技人员的进口关,确保改制医院管理的规范化。
四是市场要放。在坚持《市医疗机构改革设置规划》和从业人员、医疗技术应用等准入条件的基础上,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口腔、眼、五官、针灸、医疗美容、急慢性病、康复等专科医院,促进多种所有制医疗机构公平竞争,共同发展。
2、学,在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改革上求突破。
一是立足现有基础抓巩固。以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为龙头,认真贯彻落实《省农村初级卫生保健条例》,不断提高卫生防病、妇幼保健、健康教育、改水改厕和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水平,使农村卫生工作的基础更加坚实牢固。
二是紧扣关键环节抓管理。要抓紧制定区域卫生规划,科学构建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