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健康发展。以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为契机,通过种、料、管、防、训五大体系建设,推进了畜牧业产业化进程,每年全县生猪出栏可达20万头以上。
2、养殖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我县母猪、仔猪、肥猪共同发展,已成为农村致富、农民增收的亮点。出栏率保持较高水平、母猪生产率逐步提高、肥猪育肥和品质性能良好、猪的疫病防治有科学保证,为发展生猪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养殖业区域规模化初步形成。随着我县畜牧业的不断发展,农户的规模养殖意识不断增强,形成了龚杨、石山嘴、万家和黄龙四个规模化育肥猪饲养专业村,对本县及县外的肥猪供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4、社会化服务功能齐全。通过良种繁育体系,饲料加工推广体系、疾病防治体系、畜产品加工运销及市场体系、技术推广体系五大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服务功能得到了加强。县良种繁育场和供精站每年可为社会提供优质母猪1500头,商品仔猪2500头,年可供优良种猪的精液3.5万瓶,可改良母猪1.4万窝。建立健全动物疫情测报中心,并实现了对动物主要疫病的定期监测、快速反应能力和信息的反馈,为疫病诊治、预防提供科学的依据。
随着通海经济的日益发展,我县的养殖和食品加工业将会有较快的发展,参与市场竞争的加工业主将会越来越多,这对于刺激本县的食品加工、拓展市场的空间,展示自己的优势将更为明显。
三、对我县开展养殖和畜禽产品精深加工的意见和建议
1、加强领导,着手制定养殖和畜禽产品精深加工的发展规划。食品工业将成为一大产业,养殖和畜禽产品的精深加工是这一产业的支柱。我县提出的“工业强县”战略,应
`当包含畜禽产品的加工项目。养殖业是千家万户的产业,是农民增收的亮点,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养殖大户、专业户和农户齐头并进的态势,每年出栏的畜禽超过二百万只(头),产值达到2.2亿元。但是出售活禽(畜)等初级产品仍然是普遍现象,产业链短、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不明显是我们的软筋,因此,县政府应当利用我县的畜禽生产优势,加工畜禽产品的传统,成立班子和工作机构,开展调研,制定养殖和畜禽产品精深加工的发展规划,使养殖和加工配套,出栏的数量和产生的效益相符,养殖户、加工户和财政“三赢”。达到发挥优势,开辟财源,富民强县的目标。
2、投入资金,扶持现有养殖,特别是食品精加工企业做大做强。企业是农业结构调整的动力,是增加农民收入的载体,是推进产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县的养殖业也有一定的规模,但畜禽产品的加工企业仍然是空白,连过去零星的作坊式加工也不见踪影。相反,省外的加工企业不断涌现,其产值和效益大幅度提升。为此,要采取引进、培植、恢复等形式,在不断扩大养殖的前提下,投入资金、人力,发展畜禽产品加工企业。立足标准化、国际化、规模化生产,通过引进和培养人才,改造和扩建厂房,更新和改进设备,逐步做大做强食品加工企业。
3、创立品牌,加大通海畜禽产品的宣传力度。要充分利用我县畜牧业在全省有一定知名度的优势,确立蛋类、禽类和肉类产品品牌,以相对规模大的企业为主,建立行业协会,共同创造、培育品牌。有关职能部门要引导企业推行品牌发展战略,实施“绿色生态”战略。养殖业主也要实行无公害养殖,减少添加催肥等药剂的使用,打破通海的蛋、禽外销量大、信誉好,但没有品牌的历史,要逐步规范养殖、规范市场行为,创造条件,引导重点企业申报无公害或绿色食品认证,为创立通海的蛋禽品牌打下基础。此外在扶持肉类精深加工企业的同时,就要超前考虑品牌,并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