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元。职称评审费初级职称约80元,中级约150元,高级约300元。职称申报卡、聘任卡、续聘卡、信息普查卡每卡10元。职称证书工本费、打印费约26元。还有县级人事劳动部门和教育部门共同收取的专业培训考试费,每科每次50元。涉及职称培训考试的费用不是不能收,而是要据支定收,防止滥收,并要有监督。审计部门应对广大农村教师反映强烈的县级人事劳动部门收费开支情况进行专项审计。
十几二十年前确定的一些教师专项津贴,现在看来标准过低,应当调整。比如教龄津贴,教龄20年的每月才10元津贴,而且就此封顶,教龄20年以上哪怕达到40年,也不能再增。又如班主任津贴,每月12元,当年约占教师月平均工资八分之一,不无小补;而现在还是每月12元,约占月平均工资的八十分之一。农村中小学班主任工作任务重,责任大,很多人宁可不要这平均每天四角钱津贴也不愿当班主任。应提高这类原有津贴项目的标准,将所需经费纳入省和市级政府转移支付项目。
要提倡农村教师发扬奉献精神,同时要关心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他们长期在艰苦条件下工作,理应给予必要的经济补偿,国家也有这方面的政策。《国务院决定》要求,“各地要落实国家规定的对农村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津贴、补贴”,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落实。考察期间,教育行政部门干部、学校领导和农村教师纷纷反映此类意见,比较一致的想法是,按农村教师人均150至200元列入财政预算,具体发放办法则按距离县乡政府所在地远近和任教农村学校年限划分两、三个档次。省和市级政府应增加专项转移支付,再由县级财政列支一部分,三级共同解决农村教师补贴经费。这将是稳定农村教师队伍的一大实招。
在改善生活待遇的同时,还要为农村教师创造过得去的工作条件。电脑、电视机等教学必需品,在许多农村中小学还是奢侈品。一些农村中小学图书资料室形同虚设,有的也不成什么“室”,甚至找不到一本《现代汉语词典》、《中国地图册》、《世界地图册》。教师授课仍旧只靠一本教材加几支粉笔。农村教师在校的食宿条件很差。有的学校供40多名教师使用的厕所只有四个蹲位,且没有男性用的小便池,课间10分钟想方便一下却十分不方便。近几年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有所提高,但有限的公用经费要承担摊派的各种额外费用,一所山区中学用铁管从后山上接山泉到校园供师生饮用,每年竟要向有关部门交纳“水资源费”400元。有的学校还要以公用经费发放班主任津贴、菜篮子费。现行公用经费标准并不足以“保运转”,难以为教师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这也是农村教师不能安心工作的重要原因。有的教师反映:如果有起码的工作条件,让我们在业务上有所作为,哪怕生活上清苦一些,也有个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