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爱好,提供不同媒体装载的教学辅助材料,让学生选用,目的也是让师生都动起来。
6、实行学分互通。马里兰允许远程证书教育取得的学分转换为学位教育的学分。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允许攻读学士学位的学生先在本校读两年,另外两年在别校甚至别国读,把学分“带走”。这些灵活政策,无疑是对学生参加远程学习的鼓励。
三、几点体会
1、定位准确才能收到功效。马里兰大学学院是1970年才独立设置的美国二三流学校。该校把目标定在发展成人教育、非全日制教育上,并把目光投向本国和世界各国的在职求学者,在冷战时期为驻外美军提供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跨国远程教育。因此,它能做大做强(其办学规模已列本州第二),除了政府的经费支持以外,可能与它认准自己该做的事,不与名牌大学争高低有很大关系。相反,作为著名的研究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的办学实力绝对优于马里兰,但它投入2500万美元建成一整套远程教育设施和4000课时的mba网上课程,试图与斯坦福、芝加哥等几个同样是一流的高校及出版商合作搞远程教育,却未能成功,最终发现人们对硕士课程远程教育的需求量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这可能既是教育市场预测的失误,也是学校功能定位的偏差。这一点,对于我国应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注重质量才能树立品牌。马里兰大学学院十分重视网络远程教育的质量,致力于使网上教学与课堂教学处于相同的水平线上,建立了包括教师的知识面和教学能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师生的教学互动、教学计划安排、教育技术和信息资源的支持服务、教师对学生的评估及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反馈、学业完成情况在内的网上教学与课堂教学比较评估体系,扎扎实实抓教学过程管理,因而质量得到社会的公认。1997年自愿参加网上学习的学生仅占4%(其余15%参加其它形式的远程教育,81%选择面授教学),而到了2002年,网上教育的参加者已占63%(其余形式远程教育学生占3%,面授学生占34%),可见马里兰已树立自己的远程教育品牌。正因为这样,他们才可以不花钱做广告而赢得较大的市场份额。波士顿大学历来以教学质量著称,其网络教育注重维护学术的严肃性,把教学效果好、质量不低于面授、学生满意作为最终目标,因而不仅没有“砸掉”名校的“老招牌”,而且树立了名校远程教育的新品牌,这对我们也是极好的启示。
3、规模适度才能持续发展。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然而,规模必须适度,“急性膨胀”必然导致教学粗放、管理薄弱、质量低劣。马里兰、波士顿两所大学坚决把住师生比这一关,不让教师超负荷,没有那么多人就不干那么多事,增加招生先得增聘教师。这种“看菜吃饭、量体裁衣”的做法,反映的是规模适度的指导思想。我国有的学校当初开展远程教育搞的是“跑马圈地”,到头来人手紧缺、设施不足,事情没办好,落下坏名声,反而妨碍了自身的发展。这一正一反的经验,值得我们吸取。
4、估价正确才能学有所得。这次赴美培训,我们对美国高等学校现代远程教育的考察只是走马观花,来不及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尽管如此,我们觉得还是很有收获的。将所见所闻与我国的现状作一比较,我们发现,我国远程高等教育经过二十多年的开拓,在信息技术的开发应用方面、硬件建设方面,总体上已趋近发达国家的水平,差距主要是在管理方面、政策方面、软件方面、教学资源建设方面。因此,我们一要增强信心,不必妄自菲薄;二要找到差距,取长补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