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增多,农产品现代市场和粮食现代物流两大体系逐步完善,发展潜质日益显现。
(二)三大需求持续扩大
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城市中心商圈目趋繁荣,消费环境极大改善,居民消费理念及消费结构发生更大变化,城乡市场保持全面发展态势。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10亿元,增长17%。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6亿元,增长300名。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主要特点:工业投资迅速增加,完成55亿元,增长30%;“6+3”工程支撑作用明显,全年完成投资74亿元。
外贸进出口稳步发展。雪龙纤维科技、乔富企业、皖北药业、**科技食品等重点企业形势良好,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4800万美元,同比增长16%;全市实际利用外资完成5300万美元,同比增长630名。
(三)发展后劲日益增强
财政金融运行稳健。全年财政总收入达到21亿元,增长25%;财政支出45亿元,增长13.6%,其中新农村建设、城市维护、民生事业等方面支出大幅增长。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388亿元,比年初增加约60亿元;贷款余额为193亿元,比年初增加约35亿元。
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华电一期两台600mw机组投产发电,海升果汁、熙可食品、皖王面粉等一批重点项目竣工投产;信诚化工100万吨复合肥、金黄庄煤矿、奎濉河治理工程进展顺利;华电**生物质能发电、泗许高速**段、汇源果汁、雨润生猪屠宰等项目开工建设;钱营孜煤矿、宿淮铁路项目分别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和立项,华电二期、明徐高速**段、龙王庙煤矿等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正在积极推进。
招商引资势头良好。以会展招商和专业招商为突破口,精心筹划各类项目,积极营造招商氛围,全方位宣传推介**。招商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工业项目加快向园区集聚,载体功能大幅提升,投资环境明显改善。全年实际到位内资突破百亿元,增长70%,增幅位居全省前列。
(四)区域形象明显提升
区域影响力与日俱增。品牌建设成就斐然,“皖王”小麦粉实现我市中国名牌产品“零”的突破,雪龙棉浆等四个品牌荣获安徽名牌产品称号;推介**活动频繁活跃,精心筹备参加中博会和国际徽商大会.成功举办第四届中国黄淮海地区农资博览会、中国果蔬加工砀山论坛、昆山项目推介会;文化软实力逐步提升,先后成功举办“江淮情”、“雪枫百年”文艺演出、**书画晋京展等重大活动。
城市发展速度加快。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及汴河新区建设规划编制完成;淮海南路、金海北路、迎宾大道二期等10条道路建成使用;人民北路、淮河东路、拂晓大道北延、洪河路等陆续开工建设;银河公园、雪枫公园对市民全面开放;市博物馆、三角洲公园进展顺利;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力度加大,10项园林绿化工程成效显著。
(五)社会和谐扎实推进
居民收入大幅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900元,增长17%;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000元,增长20%。城乡群众实惠不断增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2.1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十二项民生工程全面实施,财政资金共投入7.2亿元,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了发展的实惠。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全市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保险参保人数达到80万人。教育事业发展良好。“两基”成果持续巩固。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村村通”工程,“四清四改”、户用沼气工作进展顺利,农村用电实现同网同价。
经济发展方式较大改善。以节能减排为突破口,煤电、轻工、化工等重点行业的节能行动扎实开展。信诚化工、皖北药业等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工程进展顺利。淮河流域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