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6、激励性评价
激励性评价渗透于各个环节,贯穿于探究活动的始终。激励性评价是通过鼓励为主的民主评价,对学生探究活动的收获,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的精神给予充分肯定,并为学生今后解决类似问题指明方向。其作用是鼓励学生学会探究方法,养成探究习惯,激励评价主要组织学生自评,互评及师生互评,教师在评价过程中给予适当点拨,启迪,调控评价的过程,给学生以成功的情况体验,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自信心。使学生逐渐把探究学习作为自己学习生活中的一大乐趣。
四、实验前后对比
在20*年4月—20*年5月的一年中,我们加强交流与学习,深入研究“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课题实验使我们的教学观念发生了根本的转变,理论水平,科研能力,教学质量都有显著提高;我们的教研精神,实验成效有力地带动了学校中高年级的数学教师,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受到了领导,同事、学生和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有效地推动了全校的课堂改革的实施。
在课题研究的同时,我们还积极撰写实验与教后反思等,所写多篇论文获奖。其中霍芳欣撰写的《探究性学习初探》、《让“已知”与“未知”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撰写的《放飞学生思维培养创新人才》、《关注学生已有知识 注重思维深层发展》、*撰写的《课堂需要教师的真心呵护》、《让新理念走进课堂》,谢秀琴撰写的《宽容让课堂如此美丽》等分获省、市级论文一、二等奖。今年3月,*在全县教师新课程培训中,主讲的《与新课程同步成长》,深入浅出,切实可行,受到老师们的广泛赞誉。
实验证明“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大胆猜想—自主探究、验证猜想—明理内化—联系生活、拓展升华”的探究性学习模式遵循现代教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学生充分创设自主发展的时空,使数学学习成为一种分享,一种肯定,成为知、情、意、行的全方位享受,它尊重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及综合能力的培养,符合数学课程标准,能有力地推进新课程的实施。
五、实验中的问题与反思
随着实验的深入,“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已越来越被老师们理解和接受,然而在实施中还存在认识的误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认为“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重过程不重结果
一些教师对探究性学习领悟不深,以为探究性学习是过程教育而不太在乎知识,于是就产生了探究性教学是重过程而不重结果的认识,出现“脚踩西瓜皮,滑到那里是那里”的现象,导致将学生的学习引向另一个极端。加涅的“学习条件”理论指出,作为结果的知识是任何学习的必备条件之一,没有知识作基础或不获得知识的学习是不成立的,积极话多基础知识才使得新的学习和探究成为可能。所以说探究性学习是既重过程也重结果,过程和结果相结合的学习模式。
2、认为所有的知识都要采用探究性教学
一些教师认为探究性学习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把所有知识的获取都采用探究性学习模式。其实,有效地教学要采用多种方式和策略,只用一种探究方法去教学数学既是不可取的,也是行不通的。认知心理学把知识分为两类: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指最原始的数学概念,是数学领域约定俗成的知识,无需探究。程序性知识是解决“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它们才是自主探究的舞台。
3、认为“自主探究”就是让学生自由探究
有的教师认为采用“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