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哲学而言,哲学强调由对外部世界的探索向对人的内部世界的探索以及对人自身命运和价值的思考。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描绘了他的教育观点,他认为学校应该是大社会的一个缩影,而在这一社会中,课堂教学应该是真实生活的问题解决的实验室。他鼓励教师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并帮助他们探索重要的社会的和智力的问题。杜威的门徒克伯屈认为学校学习中应该把儿童分成小组,并让他们去进行他们自己感兴趣的设计和选择。主体教育论要求把教学活动看成是一种培养学生主体性的创造活动,然而一切创造“始于问题”,这就很明显地看出杜威的教育哲学和现代教学为我们的课题提供了哲学基础。
2、创新教育理论。
“问题”是教与学的中介,一个好问题,就是好的学习内容和好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一切创新都始于问题的发现,而发现问题又源于强烈的问题意识。所以,没有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活动将成为无本之木。
3、马斯洛和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个人潜能的充分发展,是人格的发展,是自我的发展。它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诱发学生自主探究、主动求知。
4、布鲁克斯的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必须主动投入学习。死记硬背的知识是“无用的知识”,学生必须在情境脉络下与问题互动才能真正理解。学生必须积极建构意义,通过内在对话与思考过程,与他人互动,来理解脉络与解决问题。
研究方法
1、调查法:
通过对问题意识的调查,了解现状,制定研究内容。
2、观察法:
通过课堂教学观察分析教学行为中的问题设计对学生思维能力形成的作用。
3、个案分析法等:
通过教学个案研究,总结规律,为研究积累经验。
4、行动研究法:
立足教学中发生的实际情况,研究师生问题意识的提高途径,唤醒学生的质疑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