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的界定
问题意识 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遇到问题时所产生的一种主动质疑、积极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数学问题意识 是基于问题意识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的,它以质疑为内核,以发表不同意见为表现形式。是指教师把学生引入情境所隐含的“数学问题”中,使学生知觉到现有条件和目标实现之间需要解决的矛盾、疑难等,从而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感、焦虑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
策 略 即对策和谋略,是指主体在一定的活动中为达到某种目标和目的而采取的一系列应对行为的方式、方法、手段、措施的总和。策略研究的是系统的、整体的应对行为,而不单是某一方面。它要回答并解决的是如何去应对活动中出现的或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是指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对小学生问题意识现状的调查、成因的分析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内涵、因素、特征的研究,探索出一套适合我校实际的,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教学策略、方法途径及其评价指标,从而促进学生良好问题意识的形成,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题研究价值
1、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本课题从教育学和教学法的角度,对小学生问题意识的萌发、形成、巩固和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行理论探讨,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在研究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和形成的途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概括。
2、基础性与发展性的统一。
本课题的研究,以课堂教学活动为阵地,探寻在基础知识学习、基本技能掌握过程中,有目的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形成正确价值观,促进学生主动持续地发展。
3、独立性与综合性的统一。
现代学习方式具有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等特征。问题意识则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同时,学生的学习活动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问题意识又与合作意识、分享意识、竞争意识等融为一体。
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使学生愿意提出问题,勇于提出问题,乐于提出问题,逐步做到善于提出问题和精于提出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通过研究以问题为主线,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地学习为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学习质量,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转变教师观念,树立新的教学质量观、教学方法观、学生观,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教学研究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
理论依据
1、杜威的教育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