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报告 >> 结题报告 >> 正文
课堂教学实践结题报告

教材的精读,发展数学思考能力和探究兴趣。

(3)联系生活实际,提出数学问题。

现在课本上的习题大都是一些条件充足、问题明确的标准习题,可是在实际生活中,问题并不像课本中的例题那样,条件和问题都十分明确,一一对应,而是需要自己去收集数据,选择条件的。因此,教师要设计一些联系实际的题目。例如:在教学《利息和利率》这一课时,我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带学生到银行去参观,并以自己的压岁钱为例,让学生模拟储蓄、取钱,特别要记录的是银行的利率,学生记的时候就开始产生问题了。“利率是什么啊?”“为什么银行的利率会不同啊……”。对于提出的这些问题我及时表扬他们观察得很仔细,然后让他们带着这些问题去预习新课,到上课的时候学生由于是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来解决问题,从而找到符合实际需要的储蓄方式。这样学生养成留心周围事物,有意识的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的事物习惯,并自觉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联系。

(4)发挥教材优势,提出数学问题。

教材中有许多例题或练习题都有“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或“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的提示,图文并茂练习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个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场景,在场景中又蕴含着一个个的数学信息,教师充分利用这样的机会,鼓励孩子们尽可能的在信息中发现数学问题。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解决已经提出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自己或小组合作发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时,让学生说说选择了哪些信息,为什么选择这些信息,再次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内化信息,加深理解,从而提高收集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同中求异,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中,注意更新观念,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方法,更多的关注学生是怎样思考的?又是怎样计算的?引导学生对解法或算法进行反思和质疑,促使学生优化方法,提高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组合图形面积计算时往往可以找出多种不同的方法,但结论一样。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寻找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比较确定最优方案,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提问技能的常用而有效的途径。

(6)挑战教材,提出数学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学生不满足课本中的方法,而根据自己的观点提出质疑的现象,这正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表现,也是训练数学思维的大好时机。因此,教师对学生课堂上的质疑应当加以鼓励、引导,促使学生不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构想,找到新方法。

(7)利用学生作业中的错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生作业中出现错误,往往爱用粗心、马虎这类词语搪塞过去。其实,学习数学的过程本身就是不断改正错误,形成正确认识的过程。每个孩子的错误是不同的,出错的原因也是不一样的,面对错题,引导学生找出错误原因及时改正,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认真检查作业的良好习惯,并在自我反思中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这道题还能用其他方法解决吗?等等,使学生发现自身问题所在,避免重犯同样的错误,牢固掌握数学知识。

4、适时评价,及时鼓励,调动“善问” 热情。

要使学生逐步提高提问的质量,善于提出问题。教师还要注意适时总结,引导学生评价。正确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获得最充分的,最合理的教育和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地,积极地表现自己,使他们各自的潜能得到相应的发挥。由于学生的个别差异性,有的学生比较善于提问,有的却会提一些没有意义的问题。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的提问表现出极大热情,不能置之不理或做简单的结论性回答。要帮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小学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化学教学探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数学教学实践教学结题报告
       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数学思维表述教学结题报告
       教学层次化结题报告
       小学校数学结题报告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范文
       语文的课题结题报告
       中学的语文结题报告
     
    士官党员创先争优分析材料
    美化环境植树活动计划
    党组创先争优调查汇报
    中俄朝晚会串联词
    春节期间动员大会发言稿
    郑州市气象局行政审批人员守则
    学生处总结
    中秋节追月版聚会晚会节目单及串…
    保护地球让它更加美丽演讲稿
    平安乡镇创建总结
    高中新课程教学实施意见
    中学生辅导教学站规划建设意
    师专毕业生教学质量验收工作
    实施英语写作多目标层次教学
    经济应用文写作教学大纲4
    经济应用文写作教学大纲3
    经济应用文写作教学大纲2
    经济应用文写作教学大纲
    小学二年级上全册音乐教学设
    教学报告会开场白
    结题报告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