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过本次的学生调查,我认为:90%的学生经过多次的课堂实践活动以及课外实践活动,已经很喜欢在数学课上进行实践活动,而且,每一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他们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也能进行有意义、有价值的数学实践活动。
(三)总结、报告阶段(2009年7月):根据课题研究方案、两份调查问卷表,综合分析学生在通过将近一年的实验后取得的成果,进行课题研究总结,撰写课题研究成果论文报告。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信赖模仿与记录。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进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所以在教学中,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等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的综合发展,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从而使活动有效地进行。
我校数学实践活动教学的现状,流于形式,课堂上看似热热闹闹,五花八门,学生“手舞足蹈”,但实际上这些活动无实质效果,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为了改变我校数学实践活动教学的这种现状,努力把课堂变为学生有效的学习活动场所,我提出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实践活动”的课题研究,试图通过研究来改变原有的课堂实践活动的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地开展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中个性、潜能得以充分地开发,知识、能力、思维得以充分的发展。与此同时,传统的课堂教学坚持课堂讲授为主,忽视教学实践活动和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也使课堂教学的功能未能很好的发挥。因此,我要以“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实践活动”作为我研究的课题。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效
1、有效的数学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改变。学生思想的转变是因为他们感受到了数学实践活动的魅力所在,那种开放、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师生间的民主平等,使得学生的心牢牢的围在实践活动上。记得有一次在四年级上课(数学实践活动课),下课时学生紧紧的拉着我的衣服,天真的要求我再上一堂。
2、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明显进步,学习积极性有了较大的提高,对待数学的兴趣发生转变。根据教学监控的成绩统计,实验班的数学平均成绩明显高于非实验班,学生的思维开阔,喜欢追根究底。
3、师生间的关系变得融洽。通过开展实践活动,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活动过程,体验活动所带来的无穷乐趣。有一次的数学竞赛游戏活动中,有一位学生在赢了我之后,开心的高呼“耶!我赢了赵老师!”可见,正是这种实践活动,才让那位学生有了如此强烈的情感体验,同时也将那位学生的心紧紧地拉在身旁。
4、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得到提升。实践活动并不是学生一个个体就能完成的,它需要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家长、学生与社会成员之间互相的配合,这就要求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会与别人合作,从别人身上获得成功的经验,用以指导自己的学习。通过将近一年的研究与实践,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5、实践活动加强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活动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直接经验和综合信息为主要内容,以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