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等媒体,周边城市进行宣传推介。举办厨艺大赛、摄影比赛,组织农家乐参与文化休闲、经营展示和旅游推介会、旅游节庆活动,制作农家乐宣传品、影视作品、饮食休闲指南宣传画册等多种方式,积极开展农家乐宣传推介,提高农家乐知名度,全力打造农家乐品牌形象。以自然生态和“农家乐”为依托,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广大农户适时调整种养殖结构,把绿色高效农产品生产与特色旅游产品开发结合起来,生产“农家乐”需要的优质原材料。根据不同区域,按照当地饮食文化元素研制和推广特色菜系。如在乾佑河流域主打“南山蒸碗子”菜系;社川河流域主打凤凰菜系,推出和气生财背景下的和睦宴”简化创新“三台席”和“三点水”金井河流域主打洋芋系列菜系,推出极具民俗气息的洋芋宴”充分利用山区丰富的土特产资源、传统饮食和工艺等,将农产品、农副产品做成商品、礼品乃至体验品,挖掘和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农家乐旅游商品,满足游客的旅游消费需求。
4健全组织。完善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和行业自律机制。按照“农家乐”标准化的规程和管理办法,规范管理。加强卫生、防疫、安全、价格、环境等方面的动态管理,努力构建完善的服务质量保证体系,切实为游客提供卫生、安全的消费环境。积极组建“农家乐”协会或“农家乐”服务中心、农家乐”合作社,引导“农家乐”经营户按照自愿、联合、规范的原则联合入会,实行“五统一”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授牌、统一收费标准、统一宣传促销)进一步促进农家乐提质增效,加强行业自律和市场竞争力。建立健全“农家乐”服务质量管理认定机构和体系,具体负责“农家乐”特色示范点和星级经营户的评审和认定工作,全县培育发展一批特色示范村和星级经营户,发放统一的特色标示牌匾、经营户牌和星级牌,并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奖励,实行动态化管理。积极申报省、市“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和示范点,鼓励“农家乐”项目达标升级,并按规定给予配套奖励。
5完善设施。不断夯实“农家乐”发展基础。大力实施乡村集镇规划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加强培训。加大“农家乐”附近的交通、通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以改善卫生条件、完善环保设施为重点,逐步完善信息网络、游客咨询和接待中心、公共图形标志等基础设施。联合教育和劳动等部门认真开展“农家乐”经营业主和从业人员的行业服务规范、民俗风情、旅游知识、管理知识、接待礼仪、诚信经营理念等方面培训,从农家菜烹饪、餐饮服务礼仪、食品安全和卫生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积极借鉴外地成功经验,举办“农家乐”发展论坛,努力提高经营业主及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文化修养。
6.优化服务。大力营造“农家乐”发展良好环境。进一步明确农家乐建设管委会职责,强化扶持。并给予一定的工作经费保障。加强对“农家乐”产品设置、旅游接待等环节的指导和协调;加强对本地历史和民俗文化、风土人情的挖掘,使农家乐旅游与当地民俗风情实现有机结合,进一步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文化娱乐活动;指导帮助“农家乐”经营者做好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防止环境人为二次污染;加强饮食卫生和食品安全方面的管理。尽快完善发展农家乐的扶持政策和鼓励措施,农家乐建设用地、贷款、办理建设手续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对规模较大、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农家乐经营户享受农业龙头企业同等待遇,税费、资金上给予政策优惠和扶持,通过政策性资金捆绑使用、招商引资、鼓励金融机构为“农家乐”提供小额贷款或低息贷款、建立农家乐发展基金等多种渠道,扶持农家乐集群点规范化建设,加快发展特色鲜明、初具规模、管理规范、品牌响亮的农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