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增加值达到14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60家,年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到15家,年利税超亿元企业达到5家。
二、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
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注重转变发展方式,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体系,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着力引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提升农牧业产业化水平。继续推进设施农业,围绕建成小区扩规模,实施合作化经营求发展,推动设施农业提档升级。加快发展特色养殖业,以生猪、鸡、牛、鹅为重点,抓好养殖专业村和养殖小区建设,发展养殖大户,扩大生产规模,提升经营效益。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实施粮食增产工程,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和农业机械化,大规模建设高标准良田,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大力发展蔬菜、林果、生猪和农机专业合作社,提高农牧业组织化程度。做好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培育知名品牌,进军高端市场,增加农民收益。健全农牧业科技、信息、质量安全、市场销售、防灾减灾等服务体系,落实好强农惠农政策,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牧业持续发展和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到年,力争培育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10家,设施农业发展到30万亩左右,粮食产量达到15亿斤以上。
三、发展现代服务业,营造商业中心
坚持超前谋划、科学规划,扩大总量和优化结构、生产和生活性服务业并重,着力推进服务业现代化进程,打造全市商业核心区。加快推进城市综合体项目建设,打造现代化的商贸中心。大力发展宜购、宜游、宜闲、宜乐商业街,营造特色商业圈。完善物流园区设施和功能,增强承载能力,重点实施好雨润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交易中心建设,不断丰富其它经营业态,培育区域性物流中心。依托北城区开发,大力引进金融保险机构,打造全市金融保险中心区。积极引进知名企业、品牌和总部经济、文化创意、信息服务等新型现代服务业态,提升服务业档次。加快以三座店水库为核心的旅游景区开发,逐步完善服务设施,打造赤峰近郊精品旅游线路。积极发展家政、养老等社区服务业,加快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加快发展房地产业,重点推进普通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建设,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住房需求。
到年,力争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1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9%;物流园区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
四、建设改造并重,打造现代城区
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引导,加快完善基础设施,不断提升城市的功能和档次,打造现代宜居宜业城区。全力抓好北城区建设,严格按照规划要求,分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回迁安置小区和住宅小区建设,适时启动行政小区以及教育、金融和商业中心区建设,快速凝聚人气,增强商气,打造精品城区,建设宜居松北。加快南城区改造,科学制定改造规划,重点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档升级配套设施,实施旧小区改造,改善城市面貌和人居环境,实现与新城、北城有效对接发展。着力打造赤峰科技新城,高起点编制实施信息科技产业园区规划,实现现代新兴产业与生活配套服务同步发展。切实加强城市管理,理顺管理体制,落实属地责任,推行数字化、网络化、精细化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速推进小城镇建设,高水平编制小城镇建设规划,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地加快重点小城镇建设,增强吸纳人口和承载产业的能力。高标准实施城区绿化,提升城市品位。
到年,力争全区城镇化率达到55.4%;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47平方公里,新增16.8平方公里;入住人口达到36.3万人,新增5.2万人;旧小区改造率达到100%;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0 %以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