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报告 >> 工作汇报 >> 正文
中学校长个人汇报范文

处,起到应有的作用。

第二方面:特色教育 塑造学生健康人格

一)以人为本。强化育人意识。

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教育是培养人的千秋大业。全校范围内创设"全员育人"氛围。

完善德育工作管理机制,1.发挥德育领导小组的核心作用。加强了德育工作领导。由德育校长负责,政教处具体抓,形成了各部门密切配合,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共同承担的纵向连接的德育工作体系。

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建设,2.加强班主任工作的管理和指导。校为了全面推进综合素质教育。提高班主任的整体素质,每月组织一次班主任业务学习。通过学习,转变更新了班主任的教育观念。班主任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同时,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经验,结合本校、本班实际,探索出一条符合我校德育工作模式和特色。为了更好地科学评价班主任工作,制定下发了班主任业务学习制度》班主任工作考核标准》及《班主任奖惩兑现办法》并据此对班主任工作认真、严格、公正、全面的考核,实行周通报,月总结,年终总评的方法,严抓落实,实施兑现。班主任的工作作风有了极大的提高。

二)注重创新。培养健康学生。

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将进一步严格执行升国旗仪式制度,1.以活动为载体。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学生统一校服,并选派优秀学生进行国旗下讲话,使学生在国旗下、国歌声中,增强爱国爱校的庄重感和实现人格的逐步升华;充分利用广播、橱窗、板报、校园广播等宣传阵地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学校大力加强了安全教育,2.大力开展安全教育。结合安全教育月。组织了数次安全教育活动。

树新风”古诗新韵诗歌歌会”五·四入团仪式”与城市同赴文明系列活动”讲文明、讲诚信、讲公德、讲奉献”等主题教育活动,3.充分利用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开展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传统文化等教育活动。先后开展了学雷锋。并开展了校园首届“十佳中学生”评选活动。

引导学生学会健体,4.积极开展阳光健体活动。增强健康意识,打造人人会健体的阳光校园。

三)以主题活动为主线。

开展了一系列德育实践活动,围绕提高德育实效性。每次活动都要求有计划,有活动方案,为了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要求班主任在制定活动计划、方案之前,由学生自己讨论拟定,班主任指导,从而逐步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同时每次活动还要求有总结,活动后记,让学生在总结讨论中培养活动的主动性,提高受教育的自觉性。

月教育主题活动:

3月份:学雷锋。4月份:讲卫生。5月份:讲文明。6月份:讲修养。9月份:讲文明。10月份:讲诚信。11月份:讲公德。12月份:讲奉献。

四)加大安全宣传力度。营造安全和谐校园。

直接关系到学生健康成长,学校安全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为此我利用一些活动为载体,口头教育和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强调安全的重要性,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进一步落实加强学校的安全管理。与家长签订《安全教育责任状》教育提高广大家长、学生的安全意识、安全防范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中心经费紧张的情况下,经过我申请,中心拨出专款为我校修缮了体育馆、教学楼、实验楼的防水;还利用运动会的机会,得到企业20余万元的援助,改造了运动场,从而营造了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

使得我校的德育工作取得了理想的成绩。特色的教育、丰富的活动、和谐的氛围、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某学校教学汇报范文
       农村中小学远教汇报范文
       执行一岗双责规则状况报告
       县督导组总汇
       企业机构调整后运行小结
       教师培训状况汇报
       中医药事业全年汇报
       规划汇总
       医院优化规章制度汇报
       运营部经理履职汇报材料
     
    安监局反腐倡廉机关作风和行政效…
    领导考察时重要讲话
    经贸局强化工业经济整改措施
    名著个人的心得感想案例汇集9则
    银行副行长岗位竞聘报告
    人大主任宣传教育管理讲话
    机械院副级领导述职报告
    公司财务部半年总结大会发言稿
    市直单位重点企业高等院校关心下…
    有关农业发展调研小结
    中小学校舍收费优惠实施意见
    加强春季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意
    中学生辅导教学站规划建设意
    学校安全督查情况报告
    中学学籍管理实施工作意见
    提高学校安全管理水平工作意
    学校周边安全预防工作方案
    总理和中学师生的交会流
    学校安全单位总结
    中小学校舍安全专题调度会召
    工作汇报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