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是一个主要矛盾。医院急需工作的确立,应该依据以下几个标准来判断:
(1)上级指令性的工作:医院是为社会服务的,社会上的需要就是医院的任务。例如,当发生了天灾人祸后,政府必然要指令性地要求医院派出救护力量参加抢救,这就是医院的急需工作。另外,上级指令性分配给医院在传染病流行期的防治任务、计划生育国策的手术任务等亦属急需。在部队医院,卫生战备、卫勤保障、突发事件、抢险救灾等任务更属急需工作。
(2)已经影响到医疗活动正常进行的问题:医疗活动环节很多,无论哪一个环节发生了问题,对医疗活动都有影响。但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各个环节上总是会或多或少地发生一些不协调的矛盾,有些矛盾不一定能一下子影响到医疗活动的进行,而有些则就有可能造成医疗活动进行不下去。那么,这种引起医疗活动无法进行的问题,就是急需工作。例如,抢救某一疾病,没有了相关的药物及器械,致使抢救工作无法进行下去。那么,药物和器械的购买就是急需。
2.为什么要确保急需花钱 医院的工作需要经费,工作与经费的需要就是矛盾。医院的工作有急有缓,与经费的矛盾也就有急有缓。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看,在经费需要的问题上,急需是主要矛盾。如果这个矛盾不解决,就会影响医院的服务宗旨和建设发展。 医院是社会公益事业的一部分,有社会福利性质的一面。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的人道,全心全意地为伤病员服务,是医院的办院宗旨。当社会上发生天灾人祸需要医疗救护的时候,或发生了突发战争需要医院参加抢救的时刻,此时的任务就是医院工作的急需工作,医院应该也有义务积极参与。要舍得花钱,全力以赴。如果在这个时候,反应麻木,投入吝啬,瞻前顾后,就完全背离了医院的办院宗旨,医院院长也将成为人民的罪人。
3.医院院长如何确保急需花钱 确保医院急需工作的经费,是医院院长巧花钱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搞不好,同样会导致严重后果。但要真正能把握住这一点,也并非容易。主要是因为医院的医疗工作关系太复杂、环节太多。说穿了,也就是说要花钱的地方太多。要确保急需的花费,还是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1)明确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说院长自己要明确本院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这就要求院长在医院工作的众多矛盾中找出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当然,所谓的急需是相对的,是可变的,也是有时间概念的。要找出急需的工作,首先要有明确的工作主导思想,也就是一切为了医疗这个中心工作。不论是哪个环节,别类工作,只要能使医疗活动进行不下去的就是急需,能影响到科研工作不能按期完成的就是急需。当然,上级指令性的工作任务也必然是急需工作了。
(2)确保急需的及时供给:就是指急需工作的经费必须及时供给。急需工作之所以不同于重点工作,主要是有严格的时间限定。现阶段的急需,以后就不一定急需。今天的急需,到了明天可能就不急需。现时的急需,过了几个小时就不一定急需。例如,上级指令性的让医院派医疗队赴某车祸地点抢救伤员,如果医院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及时出动,等伤已被其他医院抢救完毕,这个急需任务就随之消亡了。其实现实工作中,决定了的投资急需项目经费由于在落实过程中的脱节,而延误了急需工作的例子并不少见,每位院长恐怕都能举出一些。因此,医院院长在急需经费的开支上,也要讲求一个"急"字。否则,保障急需的经费就失去了保障"急需"的作用。
四、确保生活花钱
确保"生活花钱",是专指在医院的经费工支上一定要确保工作人员的"基本"生活需要。工作人员的"基本"生活需要虽然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