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报告 >> 工作汇报 >> 正文
街道城乡就业工作汇报

按照区对于展开年促进城乡充分就业目标完成情况检查的通知 促就办发文件精神。现将 年推动城乡充分就业工作目标完成情况总结如下:

一、充分就业工作

(一)领导重视、健全机构、确保实现充分就业。

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领导高度重视充分就业工作,将其列为街道重点工作和为民办实事行动目标,纳入街道对社区的全年综合目标考核,实行一票否决的管理,优先安排辖区再就业预算资金28万元,成立了办事处主任为组长的街道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研究就业工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劳保所具体负责街道的就业工作。同时,各社区也相应成立了以站长为组长的社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领导小组,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二)夯实平台建设基础,提供就业工作载体。

平台建设是劳动保障工作的基础,能否开展好工作,平台建设是关键。为此我们重点在软件上下工夫。

1、平台建设上做到“六落实、五统一”。

我街道的4个社区都成立了劳动保障工作站,聘用了12名政治思想好、敬业精神强、综合素质高的专职劳动保障工作者。落实场地4间,共120平方米,配备电脑8台,建立了各种台帐。街道还统一制作了劳动保障所(站)标牌,工作职能、各种制度、办事程序统一上墙,工作经费实报实销。街道劳动保障所(站)做到了机构、人员、场地、制度、经费、工作“六落实”,实现了机构、名称、标牌、职能、标准的“五统一”。

2、软件上做到“六个清”

为了摸清全辖区劳动力状况,更好的开展就业工作,街道办事处今年初就将再就业资金28万元纳入街道办事处预算。对辖区劳动力进行了摸底调查,力求做到了解实情,掌握全面,数据准确。通过调查,我街道今年上半年登记失业人数为607人,再就业578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148人,安置134人,再就业率达到90﹪。基本做到了失业原因,家庭状况、社会关系、就业意愿、就业去向、技能水平清楚,体现了我街道就业工作的特点。

(三)努力强化就业服务。

1、精心组织,搞好培训。

为进一步增强劳动力的就业能力,让他们有一技之长,我们深入调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全面完成城乡劳动力培训506人,其中农民工培训276人。现已完成创业培训14人。

2、千方百计、搞好安置。

我们充分发挥地域优势,打破城乡界线,千方百计收集岗位,为失业人员提供就业机会。通过切实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联系。了解企业的用工需求,及时推荐有就业愿望并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上岗。今年上半年,我街道已组织200人参加了5场招聘会,提供岗位1301个。同时我们高度重视劳动就业信息网络建设,街道劳保所、社区劳动保障站都与全市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完成了全面联网,能随时向企业和失业人员提供用工和求职信息。

(四)、全心全意,搞好服务。

实现了“一条龙”服务。围绕就业培训、职介服务工作,街道劳保所和社区劳保站对有就业愿望的失业人员都提供了从失业登记、培训需求、申请证件、职业指导及职业介绍等每个环节及时 到服务。

开展了就业、再就业援助工作。四个社区均开辟了再就业援助窗口,建立了困难群体帮扶档案,为社区内符合再就业援助条件的“4050”人员提供及时、便捷的岗位援助和就业服务,共帮助“4050”等就业困难134人就业,动态消除了“零就业”家庭就业问题。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路政大队工作汇报
       酒类产销办事处酒管工作汇报
       林业站工作汇报
       外语歌曲歌咏大赛学习部工作汇报
       社区医保工作汇报
       水务所工作汇报
       动物防疫控制中心工作汇报
       森林公安局关于三基工作汇报
       银行金融部门信息审查工作汇报
       银行新任职工年度工作汇报
     
    县财政局综合治理情况汇报
    财政总结及财政思路
    文化体育广播电视事业科学发展观…
    镇干部作风集中教育整顿活动总结
    教育局书记任职会议发言范文
    电信工会设想
    城管局拆迁改造动员会讲话
    民政干部廉政建设监督发言
    县长八一建军节军民联欢晚会上致…
    思想汇报共产党人生观
    城乡低保规范宣传工作方案
    城乡公路沿线土地规划管理办
    城乡居民社保实施管理办法
    城乡低保规范开展情况报告
    城乡电网建设实施管理办法
    城乡交通秩序整治工作报告
    城乡一体化创建工作意见
    城乡人员医保工作方案
    街道社区安全构建工作方案
    街道社区作风改革工作方案
    工作汇报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