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职责、信访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人民调解工作制度、乡领导接待日制度、社会治安形势分析等管理制度,并做到制度上墙,为综治工作扎实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构建三个网络,增强群防群治能力
一是构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络。首先是建立健全了乡、村两级矛盾纠纷排查网络。乡包村领导干部和村两委都是村级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员,一般性矛盾纠纷由包村人员协同村里调处,调处结果上报;无法解决的矛盾交乡调委会调处;重大矛盾纠纷实行挂牌督办,专门成立工作组解决。其次是实行乡领导干部值班接待来访制度。周一至周五轮留值班,现场接待群众来访,解答群众疑问,化解矛盾,基本做到了把矛盾解决在当地、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并有效处置了一些群体性上访事件。今年,先后解决多年来影响巨大、一直未曾解决决的黄草梁与老庄子、雨强与尚记圈等草原地界纠纷,成功调解了余台子与灵武海子井地界纠纷产生的矛盾,为巩固“平安冯记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基层治安防控工作网络。
1坚持“从重从快”方针,积极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围绕全乡煤炭资源开发等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以派出所干警、司法所助理员、农村警务联络员和联防队员为主力,加大对严重影响社会稳定治安、刑事案件的打击,为全乡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投资环境。
2通过组织乡、村干部开展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利用农村警务联络员、调解员、信息员宣传邪教的危害,引导群众积极开展健康有益的科学文化娱乐活动,坚定信念,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加大对煤矿、加油站、砂石料场、土炼油等涉及易燃易爆的企业经营场所监督检查,及时排查安全生产隐患,确保辖区内无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4在社会治安重点突出区域安装了监控设施,共计5组19个监控探头,切实加强了重点区域的管理。
三是构建治安防范网络。建立完善以派出所为主体的“警民联系”,村组群众积极参与的社会治安巡防队伍,在各行政村建立治安巡护制度,在各自然村确定了“三户一长”巡防人员和“十户一联”治保员,实行定期轮流值班巡防制度,加大对街道、矿区盗窃、滋事多发区域的巡逻检查,及时上报联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动态,加强对各治安片区的管理。
五、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全力加强重点区域整治
1全力抓好道路交通安全整治工作。结合“两大工程”、秋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的开展,由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工作人员联合加强对农用车载客、无证驾驶现象的排查和整治力度,有效制止了农用三轮车、摩托车违章驾驶、违章载客等现象。
2抓好重点人口和刑释解教人员的管理和帮教工作。做好对近年来12名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工作,及时排摸梳理脱管及“三假”、“三无”人员,建立完整的信息档案,通过摸排我乡无“三假”、“三无”、下落不明人员,衔接率达100%。
3加大校园及周边社会治安管理工作。专题研究制定了维护校园安全工作实施方案,加强了领导,并多次组织并号召广大师生结合教育强乡工作积极开展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活动,首先,大力整治校园及周边卫生环境,优化净化育人环境。其次,开展法律教育进校园、进课堂,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了青少年犯罪。再次,对全乡残疾人(精神病、智力)进行全面排查摸底,做到底子清、情况明,不断提高治安管理水平。
4加强铁路护路工作。首先,通过刷写标语、散发传单、张贴宣传图片等形式,广泛宣传《铁路法》、《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增强广大群众爱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