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和农村经济进一步优化,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全区逐步形成了专业化、区域化、规模化的生产格局,农业生产取得了可喜的成效。现将2008年农业结构调整工作汇报如下一、产业结构调整总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坚持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工作主线,以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任务,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根本动力,大力调整种植结构,努力提高高效经济作物比重;大力调整种养结构,努力提高养殖业比重;大力调整品种结构,努力提高优质品种比重;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以此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取得的成效
(一)大力发展沼气池,建设“生态家园”
沼气池的建设,解决了农村能源问题,实现了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还对畜禽粪便资源进行有效利用,彻底从环境、基地、加工、品牌四个方面实施“建设生态家园,开发绿色产业”战略。在前三年8966口沼气池的基础上,今年拟建2800口,目前已建1500余。
(二)优化产业结构,增加整体效益
发展种植业,突出特色抓高效。各镇在现有基础上大力推广高效栽培新技术,继续扩大无污染绿色蔬菜面积,扩大温棚瓜菜、辣椒、西红柿的种植面积,以及反季节蔬菜、优质花椒基地、优质折耳根基地、优质稻基地和大型花木繁殖基地等,现有基地面积7920公顷,果蔬优质稻种植面积在耕地面积中的比重由48%增至85%,常规作物品种种植面积大幅下降。
(三)今年发展了一批名、特、优、新、精品农业。主要是:
1、葡萄:金鼎镇银江村200余亩、海龙镇温泉村150亩、巷口镇云台村80亩,南关镇金华、南山100亩、长征镇新明村50亩、长征镇黑塘子果园。白香蕉葡萄以株作式栽培,亩产可达1500公斤以上。
2、梨:在新蒲镇新蒲村发展250亩,,以砂梨系湘南、黄花为主栽品种,预计亩产可达2000公斤以上。
3、草莓:栽培面积1000亩左右,采用露地地膜覆盖栽培,栽培品种较杂,主产地为忠庄镇勤乐村(700亩左右),海龙镇贡米村(200-300亩),亩产400--500公斤,售价5.0—6.0元/公斤,主销本地市场。
4、杨梅:在前几年300亩的基础上,今年在长征镇黑塘子果园栽培150亩,品种为东魁、荸荠,亩产可达亩产1000公斤左右。
6、蔬菜:
一是海龙镇贡米村700亩大葱生产基地:(该业主现在深溪镇大窝村发展了50亩大葱生产)。
二是巷口中山村600亩青花菜生产基地:以青花菜生产为主,间作叶菜类蔬菜,亩产800公斤左右,主为天阳公司订单蔬菜。
三是新蒲镇文武村3000亩莲藕生产基地:主栽品种为鄂莲五号、武浙二号,亩产2000—2500公斤。
四是金鼎镇压器莲池村180亩苦瓜生产基地,目前主栽花菜、窝笋、西葫芦等。
五是海龙、金鼎山镇的5000亩折耳根标准化生产基地。
六是巷口镇、新蒲镇5000亩优质辣椒基地。
另外新蒲镇今年发展成为我区(10000亩左右)常规蔬菜生产主产地,主在新蒲、中桥、文武村;今年全区发展辣椒生产8000余亩,主栽品种为单身理想,此为鲜、干两用品种,品质优良,产量高,可产干椒300-350公斤。这些新特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