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部门还没有真正形成高效联动的多方位、全过程监督的运行机制,有些部门对干部监督信息沟通不及时,对一些制度的落实流于形式,致使干部监督合力不强。三是一些地方干部监督工作创新意识不强。一些地方对新形势下的干部监督工作缺乏深入研究,习惯于用老思路、老办法开展工作,手段跟不上,措施不到位,难以及时准确地了解掌握各种信息,难以从根本上形成解决重点问题的办法。四是对一些制度落实不够到位。目前干部监督的制度规定已经不少,但有的缺乏可操作性,有的落实力度还不够,致使群众监督、民主监督、社会舆论监督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高。
三、对策与措施
要坚持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正面教育、强化预防为主,不断健全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机制,坚决防止和严肃查处用人上的违规违纪行为,需要常抓不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项常抓常新的课题。加强干部监督管理。防止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为建设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提供有力的保障。
一是以公开透明为着眼点。构建透明用人机制。首先要提高公开透明度。要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 提升选人用人公信度。提升选人用人公信度。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信息公开制度,逐步扩大干部选拔任用信息公开的内容和范围,不断规范信息公开的方法和途径。要着重健全完善初始提名办法,不断扩大提名环节的民主。要积极推行以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票决等为主要内容的差额选任制度,进一步加大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和轮岗交流力度,努力拓宽选人用人视野,提高干部选拔工作质量。
二是以权力制约为关键点。构建权力内控机制。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强化权力运行的透明度。要继续抓好述职述廉、重大事项报告、函询回复、谈话诫勉等制度的贯彻落实。早提醒、早制止,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同时,要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积极探索规范领导干部用权行为的有效途径和措施,重点要完善议事决策制度,规范办事程序,提高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要健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配套制度,探索建立领导干部职务消费公示制和审计结果运用办法,强化审计监督作用。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定期考核办法,突出实绩考核,充分发挥考察考核在干部监督管理中“指挥棒”作用。
三是以落实责任为出发点。构建责任追究机制。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记实工作,实现全程监督规范化。要健全干部选拔任用文书档案。进一步明确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各个环节责任人的责任。要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责任追溯机制,实现干部任用工作责任界定明晰化、责任追溯规范化、责任惩戒制度化,促使干部任用工作责任追究有章可循。要建立严重违规用人问题立项督查、用人上不正之风典型案例新闻通报、干部选拔任用廉政申报等制度,特别要探索实行选人用人问责、县区委书记用人行为离任检查、一把手”选人用人承诺等制度,定期开展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群众满意度测评,并把测评结果纳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作为考核“一把手”工作实绩的重要指标,切实强化对“一把手”用人行为的监督。要进一步明确干部任免和干部监督的职责,健全决策、执行、监督、咨询系统,逐步形成科学分工、相互配合、合理制约、高效运转的工作机制。
四是以加强日常管理为落脚点。构建防范监管机制。通过开通举报电话,增强事前监督的实效性。要注意把干部选拔任用与监督管理结合起来。设立举报箱,定期召开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不断拓宽监督渠道。要认真落实干部监督信息互通共享制度,对群众举报信息及时在组织、纪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