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报告 >> 调研报告 >> 正文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所严重不足。我村文体活动场所较少,部分教师、群众建议修建一个戏台供学校、群众逢年过节开展文体活动所用。

    教育、医疗、计生情况。全村有1所中心小学,全校教职工14名(含3名幼儿园教师),学生306名,农村义务教育普及率小学达100%,具有初中文化以上的达90%。我村认真抓好“两基”工作,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07年度已经过国家“两基”达标验收;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达90%以上;计划生育率达85%。

    村民的年收入情况。本村农民的经济来源主要以常规农业种养收入以及外出打工收入为主,2006~2007年全村外出打工流动人口达830人,全村年人均纯收入为1860元。

    村容整洁情况。目前村民居住环境随着村道完善,城乡清洁工作的深入已有很大改善,但是人畜混居的情况还存在,对“清洁工程”重视不够,全村尚未修建垃圾池供村民使用,有塑料袋等垃圾随地乱丢的现象。

    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情况。村集体经济薄弱,因集体土地、山林已基本分到屯、队,所以村一级集体经济收入项目较少。村委会只有3个鱼塘发包,每年收取承包金8000多元,除去支援学校建设等支出后,村委的办公费用不够支出。

    区位、资源情况。该村地处岩石山区,有约4000多亩石灰石资源,在当地是石材储量最多的村庄之一,有资源开发的优势。07年镇政府已引进私人老板在本村开发采石场1个。目前本村使用能源主要以木薯杆、玉米杆等柴火为主,沼气为补助。全村对沼气的使用较为积极,沼气池普及率达75-80%。但是因该村地质为石山,红泥土,地基收缩性大,原建沼气池有一部分已开裂不能正常使用,部份村民希望有扶贫政策后再重新建设。该村在劳务资源丰富,每年有将近830人劳务输出打工,基本上全是自行组织形式的劳动输出。

    规章制度基层民主建设等情况。我村各类规章制度完善较好,制订了《**村村规民约》、《**村计划生育村规民约》等;成立《计划生育协会》和《水利协会》两个协会组织;村委有“村干部班子分工及职责”、“任期目标及工作计划”、“党支部阶段性生活安排”等。基层民主建设已有一定基础,村有联管会,屯有联管员。

    农村政策落实情况。村委认真贯彻党中央相关政策,通过写标语、出墙报等方式宣传中央、自治区关于发展现代农业的政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关精神及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计划生育等政策、农技知识宣传到位,专门出版相关内容的多版墙报进行宣传、教育和引导,积极落实县、镇政府的指示,将相关政策和指示在农民那里得到落实。

    基层组织建设情况。目前,村党总支和村委会共有成员4名,其中:党总支2人,村委会2人。“两委”班子成员都是中共党员。全村有中共党员27名,每个生产队都有2名以上的党员,村民代表中党员占有适当比例。党员年龄构成为:中青年党员为12人,其余为60岁以上的老党员。5年来发展的新党员为2人。几年来,村两委班子成员能够积极带领群众深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本村的各项建设及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起带头作用,配合默契,想实事,谋发展,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经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社会治安调查报告
       农村社会治安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经济社会发展调研总结报告
       政府干部提拔使用调研
       民主党建调研总结报告
       中国改革经济发展情况调研
       中学教师教育情况调研
       市场消费需求状况调研
       物业管理处学习科学发展观检查调…
     
    乡镇领导干部科学发展观实践体会
    学习两个条例的心得体会树立和落…
    电力职工创先争优学习心得
    建设标准化电力供应所施工工作计…
    民营企业你学会了用人了吗上
    运政执法部门优秀共产党员申报材…
    烟草行业两个利益至上论文
    假期农家乐实践报告
    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发展讲话
    物价局科学发展观学习调研阶段总…
    新农宅建设实施工作方案
    调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工作
    农村社保试点实施工作方案
    农村饮水水资源保护管理办法
    农村低保政策实施工作意见
    农村党组织三联三促实施工作
    做好农村统计工作安排意见
    农村开展美化乡村活动实施意
    加强农村基层机构建设意见
    农村低保重新核定工作意见
    调研报告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