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存在问题分析
(一)入园审批效率低。“办事难”、“审批烦”依然是困扰入园企业的一大难题。近年来,我县的审批工作进行一轮系统改革后,初步确立了联审联批、见章盖章的运作模式,进一步整合了审批项目,出台了相关审批期限规定,制作了流程示意图,并为入园企业配备了联络员协助开展审批工作,较之以前效率已大幅提高。但由于工作机制所限,各部门尚未实现协同办公、同步审批,入园企业还需要挨个部门送材料,逐个部门等批文。各部门审批期限长短不一,也是造成审批效率低的原因之一,企业办理好所有审批项目往往需要花费数日甚至数月时间。审批变费时费力又费钱,直接影响企业主投资积极性。
(二)供电紧张成瓶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电力供不应求。据建设进度分析,20*年上半年,园区新增企业的用电需求将突破10000千伏,下半年将突破15000千伏。其中,仅伯特利阀门制造有限公司一家企业用电量就达4700千伏,而目前*河一期供电能力仅有6000-8000千伏,电力需求缺口较大,供求失衡。2、*变建设滞后。*变是*河工程的重要配套设施,肩负着园区主要的供电任务,但其建设进度与园区建设严重脱节,该工程最早于2009年2月实现供电,成为制约园区发展的瓶颈。3、周边补给困难。园区周边的潜在供电源主要有*变、*变等,受输电通道不畅、容量小等因素限制,短期内难以实现对园区用电的有效补给。
(三)规划不协调隐患大。在做城市总体规划时,没有很好地把握整体意识,把生活和工业两大主体区块相互分割,由于两大区块规划设计衔接不到位,给*河项目埋下了不少隐患。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通常实行归口管理、分类规划、分头施工,主管部门各自为政,单打独斗,未能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规划冲突、设计变更、重复建设、边拆边建等现象屡有发生,如城南路*河路段,设计调整了一次,园区为此增加了70多万元的建设费用,一方面造成政府资金的浪费,另一方面则是延误工程的进度。
(四)产业有待进一步优化。*河一期入园企业主要从事金属加工和木制玩具生产,产业结构单一、层次不明显,劳动密集型、资源型、消耗型居多,依靠土地、劳动力和资源能源维持发展。同时,科技型企业匮乏,自主知识产权、专利产品的开发利用能力跟不上,企业缺乏发展后劲。市场竞争力弱,抗风险能力差,企业创新意识、品牌意识、市场竞争意识相对不足,对园区和企业后续发展产生影响。
二、工程建设情况
(一)*河一期。项目规划723亩,计划投资1.5亿元,是我县近年来投资最多、规模最大的县立工程。20*年5月破土动工,20*年底基本完成,20*年初实现供地。截至目前,资金投入达13134万元,累计建造挡土墙3900米、区内通道2400米、教育路非机动车道600米以及水电主体工程,城西路南段和一号路已建成,即将投入使用。一期安排入园企业24家,总投资8.17亿,产值超过10亿元。21家企业以协议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3家企业已进入土地招拍挂程序。已入园的企业中,14家属于招商引资企业,7家属于县内企业(轴承4家,玩具3家),已有15家企业正式动工建设。
(二)*河二期。项目总规划面积为161公顷,计划投资26亿元,是我县“十一五”期间的重点工程,也被县委、县政府列为“一号工程”。该项目20*年12月开始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全套工作已完成,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获得批准,初步设计和投资概算的编制、评审与批复正在进行,施工图设计、评审和图审以及项目招投标的前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