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民增收面临的问题
当前,影响*农民增收的最主要因素是香菇蜡棒问题。工业石蜡化学成份复杂,所含的少量芳烃中的某些稠环芳烃及重金属对人体有害,国家禁止在食品生产加工中添加和使用工业石腊。我县历来高度重视香菇蜡棒的整治工作,尤其是去年下半年以来,成立了专门的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通过联合执法检查、入户宣传引导、推广替代技术等各种措施,全力以赴开展了食用菌禁蜡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由于工业石蜡保水性能好,所产菇型美观,价格较高并有一定内销市场份额,而且省时省力,劳动生产率较高,所以很多菇农仍暗藏侥幸心理和抵触情结,香菇禁蜡工作形势仍然非常严峻。随着香菇禁蜡工作的深入开展,加上暂时没有找到较理想的替代技术,食用菌的劳动生产率受到了直接影响。从调查摸底掌握的情况来看,今年*镇的香菇生产规模呈大幅减少趋势。预计今年全镇食用菌生产量将比去年减少60%,将直接造成农民人均减收2000元左右。同时,食用菌产业萎缩将严重影响到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据估算,*仅餐馆服务业和香菇粗加工业就可能因此减收400余万元。
二、*镇农民收入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镇党委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通过上些有效途径和措施积极推动新农村建设,*镇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20*年-20*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1*元增加到4963元,年均增长12.4%;*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748元增加到4949元,年均增长19.5%,年均增幅高于全县平均水平。去年,统计口径*镇农民人均年收入为4949元。从调研掌握的情况看,*镇农民的收入水平要大大高于统计数据,其中不少农民的实际收入比统计上报数要高出好几倍。*镇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以食用菌生产为主,来自食用菌产业的收入占比达到74%。另外,粮食生产和林牧业收入占11%、二三产业收入占14%、其他收入占1%。
本镇地理位置优越,人口较聚集,而且交通便利,气候适宜,拥有良好的食用菌发展条件。近年来的发展,食用菌生产已经成为*镇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去年全镇有1314户从事袋料食用菌生产,共有发菌棚和出菇棚3600座,生产香菇1600万袋、黑木耳500万段,总产值达5120万元,纯利润达2400万元,全镇农民直接来自食用菌生产的收入人均达到3655元。*不仅是*西南部的鲜菇交易集散地,而且还吸引了*、*、*、*等周边县市的菇农到此交易。*的鲜菇交易从每年的十月中旬左右开始到第二年的四月下旬左右结束,平均日交易量达到100吨,最高日交易量高达450吨左右,一年的鲜菇交易量约2万吨,已经成为*南乃至全国最大的鲜菇交易市场。食用菌生产还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如冰库藏储、菌种生产、房租收入、餐馆服务等三产收入,等等,每年可为当地农民带来约2000万元的收益。
三、加强农民可持续增收
一要积极引导,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实践证明,加快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我们加强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组织开展香菇禁蜡工作,之所以会对农民收入产生较大影响,就是因为农业产业结构单一,食用菌产业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要改变这种“鸡蛋装在一个篮子里”的状况,就必须结合各个村的实际情况,因势利导,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地发展多种经营,多渠道发展高山蔬菜、笋竹、茶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