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深入*村,逐户走访了解村里实际情况,多次召开“两委”成员、驻村干部、党员和致富能手等人员参加的发展致富经验交流座谈会。通过我们仔细地调查研究,发现*村具有一定的资源、生态环境的优势和可持续发展潜力,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思想观念陈旧,未与时俱进。村民多年来依靠食用菌种植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盲目地追求高效益,违反食品生产安全的趋利观念;很多村民“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小富即安的思想比较严重;发展产业和项目抱着“等、靠、要”的陈旧观念,总以为政府会出钱、出人、出技术,放弃了自力更生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村民们集体劳动相对减少,国家、集体观念逐渐淡漠,讲索取的多,讲奉献的少,对国家、集体利益漠不关心。
(二)产业结构单一,增收渠道少。目前,村里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困难在于产业结构单一。由于食用菌生产(特别是花菇)产品质量安全得不到保证,受到双鹿奶粉事件的影响,县政府正在积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整治花菇生产使用工业石蜡,面对现实,食用菌的减产、减收和生产模式的打乱成为必然。据初步预计,今年花菇生产将从20*年的230万袋锐减到100万袋,而该村的食用菌生产占居村民收入80%之重。目前,虽然少数村民从事茶叶种植,但没有形成规模,达不到产业化的要求。大部分村民增收渠道不多,收入面临严重缩水,存在返贫趋势的可能。
(三)农业附加值低,抗风险能力弱。历年来,村民投入市场的产品都是初级农产品,基本上没有什么附加值,抗市场风险能力弱,即使顺利完成交易,村民的实际利益也是及其有限的。即丰收时,农副产品价格低;产品价格高的时候,又往往是歉收的时候。
(四)集体资产经营管理不善,产生不了良好效益。
1.该村集体拥有2897亩的林场面积,不但林木蓄存量大,而且蕴藏着丰富的植物资源,却一直缺乏管理。一是由于村“两委”对砍伐收入的后续分配存在隐忧,二是若将林场分配给村民又无法约束乱砍滥伐行为,导致植被破坏的后患,加上村民们平时从事于食用菌开发和生产,很少有人上山,大量的林木和植物资源就这样闲置或浪费在深山中,缺乏合理地开发和利用。
2.*水口电站由于设备不断老化,管理不善等诸多原因,电站处于停业状态。只得以低价将生产经营权承包,对村集体来说,产生效益不是很大。现承包期限已到,如何进行经营管理,是村两委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
(五)地少人多,经济发展缓慢。*村地处山区,地少人多,耕地面积人均仅为0.5亩,自然环境条件较差,经济基础薄弱。自然村之间较分散,交通不便利。部分村民还存在行路难、生活难和居住难等问题。除了*村所在地,其他自然村经济发展均较为缓慢。
(六)梯田旅游资源,未进行合理规划和开发。*梯田景区虽然得到一定开发,但依然处于非常原始自然壮态,制约了*村旅游业的发展。目前,游客在公路沿途观赏梯田自然风光外,相应的民族文化旅游节、歌舞、饮食、商品等尚未开发利用,没有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的旅游消费市场,不能让游客得到心理和物质上的满足,不利于旅游产业的发展。
三、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合理制订帮扶措施
我局针对*村的实际情况,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结合*村的产业结构、经济状况和地理条件,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积极调动村民积极性,引导和发挥村级党组织和党员中致富能手的“传、帮、带”作用。确立以发展生态产业为主体,创办专业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一体两翼”的帮扶思路,制定先以种植产业带动村民步入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