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做法
1、征求意见,确定培训重点和形式。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乡党委、政府广泛征求村干部、外出务工农民、培训机构、用工单位等各方面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培训的重点和形式。一是制定培训计划。针对外出农民工的就业情况、外出务工地产业特点和今后发展的需求等,制定了《*乡农民工培训三年计划》,确定了制鞋、市场营销、食用菌生产等行业为培训的重点,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培训,计划用三年时间培训具有初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农民工523人。二是创新培训形式。针对外出农民工存在生产较忙、请假不方便、回乡参加培训开支较大等实际困难,采取了“异地办班、回乡考核”的办法,开全县异地职业技能培训之先河,有效解决了农民工生产与培训的矛盾和实际困难。
2、调查摸底,掌握农民工流动方向。去年,乡党委、政府先后3次下发了《*乡外出农民工基本情况调查表》,组织住村干部走家入户,详细了解外出农民工作的具体情况,包括外出地、外出时间、从事职业和岗位、工资收入、联系方式以及对培训和就业服务的要求等。全乡累计发放各类调查表230多份,全面摸清了1265名外出劳动力的基本情况和流向,为开展服务提供了第一手材料。
3、异地建立组织,增强农民工自我服务能力。在乡党委、政府的引导下,在*建立了全县第一个农民工联谊会,统一制作联系手册,建立运作规则,103名*及*、*、*、*等乡镇的农民工参加联谊会。该乡还与陕西西乡县堰口镇等6个外省乡镇建立“友好乡镇”关系,在*县等6个县建立“c师傅”联络站。异地农民工联络组织加强了农民工与当地党委、政府的联系,成为农民工之间沟通信息、联络感情、相互帮助、解决问题的“一线阵地”,切实提高农民工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能力,使农民工在异地“淘金”的道路走的更稳、更好。
4、进行思想发动,提高参加培训积极性。一是深入开展发动。为让更多的农民工参加培训,乡党委、政府先后2次派人到*,一方面与企业在用工人员的需求、条件等方面进行了解,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农民工联谊会的作用,千方百计与在*的*及*籍农民工取得联系,通过个别走访和普遍动员相结合的办法,向他们讲清现代企业用工要求,动员他们积极参加培训。二是组织异地培训。今年5月份,在外出农民工和从事制鞋行业人员相对集中的*举办鞋帽缝制工职业技能培训班,进行为期20多天培训,该乡在*务工的50多名农民工参加了培训,同时吸收了30多名在*制鞋企业务工的*籍农民工参加。三是回乡考核。于6月初组织培训班学员回*参加劳动人事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参加培训的88名农民工全部通过考核,领到了初级职业资格证书。
5、整合培训资源,确保辅导指导质量。一是“就地取才”,保证师资力量。为加强培训班师资力量,培训班就地取才聘请了在*太阳神鞋业公司任设计师的*籍林跃平和*新情派鞋业公司总经理*为教师,为学员系统讲解制鞋理论和实践操作方面的知识,并邀请了县劳动力转移办公室和县人劳社保局有关领导为学员进行职业道德和安全生产方面的讲座,确保培训质量。二是“借地生才”,强化实践指导。在培训期间,借用了*新情派鞋业公司生产场所作为培训班学员的实习场所,并指定3名该公司具有丰富实践操作经验的技术人员作为实习指导老师,对一些请假、交通不便的农民工采取回原生产岗位实习的方法,确保实习实践的时间,切实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