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工程质量。在拨付工程进度款时,对工程质量和进度要严格把关,进行实地检查,做到拨付资金和工程量保持一致。在实施监理制的同时,增强工程的建设情况的透明度,加强群众监督,在最后拨付工程保证金时要有建设地村两委的盖章,使群众的监督更加有利。在工程建设中要以质量为核心,加强工程管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以择优选项为前提,加强调查研究,突出“全面”。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必须慎重选择项目,尽量做到全面、科学、合理开发,对上报的项目要进行实地考察,对项目实施的乡镇、群众的积极性,单位的财务实力、建设要求以及群众口碑等进行全面的了解,根据政策制度,进行可行性调研,以确定该项目的可行性。如何确定该项目的可行性,择优选项就起到关键作用。进行择优选项,要做到“六个优先”即一是乡村班子团结、有凝聚力、战斗力,能干事、干成事的地方优先;二是群众强烈要求开发,政策处理能保证,自愿筹资投劳的地方优先;三是中低产田面积较为集中,开发辐射范围比较广的地方优先;四是水、土、生态环境资源条件相对较好,基础设施相对较差,增产潜力较大的地方优先;五是与村庄整治、康庄工程、扶贫开发等项目可以整合的地方优先;六是与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相结合,可以把项目区建成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和推广基地的地方优先。另外,在项目开工前,要使村干部明确政策处理的范围、内容和时间上的要求,对政策处理上进一步细化,组织相关工作人员深入工地与村干部一起进一步确认,在工程开工前必须把政策处理到位,使项目实施起来更加顺利。
(三)以农业综合为基础,整合部门工程,突出“协调”。施工条件差是山区小流域农业本文由21世纪代写秘书网首发生态治理工程的一个共性问题,应从加强沟通、整合各部门工程的方式入手来解决施工条件差的问题,如交通、水利、农业、扶贫等部门,要突出农业综合开发的“综合”优势。整合各部门的工程,提高项目区的资金使用率,改善项目区的基础条件,确保工程按时开工。
(四)以进度计划为导向,确保施工进度,突出“可持续”。工程建设期受气候、农作物周期等的影响,为保证项目按期完成、资源供应能合理安排、成本节约、工程能发挥最大的效益,在中标单位确定后,要求施工单位编制详细的工程施工进度计划,控制施工进度。在编制工程施工进度计划时要要求施工单位结合项目的特点,充分考虑天气、农作物周期对工程进度的影响,合理地安排各个工序实施时间,按不同的要求细化进度计划。如通过召开监理例会,每月上报月进度计划表,将进度计划细化到月、旬、周。梅汛季节,尽量避免安排防洪堤基础、排水渠道施工和山塘水库维修;在农业灌溉用水高峰期,则应尽量避免安排堰坝、引水渠道等工程的施工。提高施工单位对整个项目管理的大局观,在实施中,用细化的进度计划去指导现场施工,遇到与计划有出入的,及时调整。严格审核施工进度计划,要求施工单位建立合理严密的进度管理机构,做到责任到人,确保进度计划贯彻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