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体制转轨已经进入“深水区”,改革与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农村组工干部公道正派教育,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农村全面转型的改革使农村组工干部公道正派的思想工作作风显得更为迫切。
一、新时期农村组工干部公道正派教育的新机遇新要求
农村组工干部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处于核心层。党章明确指出:“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组工干部的核心领导作用会将公道正派作风效应扩大,将直接影响全面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影响决定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影响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甚而影响本地区党风政风和民风。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农村组工干部是党在农村的“形象代言人”、“宣传服务员”、“政策诠释者”、“党委政府候舌”、“联系群众的桥梁”。是否公道正派,事关党的基层组织的执政能力和党委政府的威信,大到面上政策的制定,小到点上具体问题的解决,特别是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全面推进、社会结构急剧变动,利益格局不断调整,各种积压起来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农村社会矛盾正处于一个相对活跃期和高发期,组工干部的公道正派有助于增强改革的坚定性,发展的积极性和[此文章由21秘书代写网 https:///独家原创]维护稳定的自觉性,有助于解决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态势,有利于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有益于解决实践中碰到的棘手难题。当前从宏观上涉及农村经济发展“公道”政策调整有四个方面:
1、从城乡二元制度结构向城乡一体化转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点和重点都在农村,统筹发展的难点和重点,关键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消除城乡二元结构,还“三农”公道,这是理解党的农村政策的关键。
2、从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向公平公正和共同富裕的转变。下一步不同经济主体利益群体和利益关系的再调整将成为农村改革和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上不封顶、下要保底”,要还农村弱势群体体制的公道,还改革开放农民享受的成果,切实维护其利益已成为必然,这是理解党的农村政策的要求。
3、从重经济发展,轻社会发展向以人为本、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转变。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实际上开始寻求党对农村政策的“公正”,这是农村组工干部把握党在农村政策的基点。
4、从农村经济体制单一改革向社会体制、政治体制等综合改革转变。农村渐进式改革源于经济体制改革,改革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农民参与社会、政治、文化等领域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农村重大利益关系调整不仅仅是物质利益,还有民主权利、精神文化产品的享受要求越来越强烈,这意味着农村组工干部讲公道正派范围越来越广,任务越来越复杂。还农民政治文化上的公道绝不可忽视,这是理解党的农村政策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
从理论上讲,农村组工干部的主要工作是 “幕后操纵”,从实践上看,不仅如此,由于农村乡镇工作面广量大,事杂,不管是日常工作,还是急难险重关键时期,往往还要冲在一线,公道正派不仅体现在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