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相同的染色体,中间用图钉钉起来,这样可以活动,然后模仿课本中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染色体行为变化,从而是静止变成动态。另一个例子是讲解生物发育中的动物胚胎发育过程,课文内容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我要求学生课前准备好橡皮泥,课堂上仿照胚胎发育过程的各项变化进行训练操作,既锻炼了动手能力也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三、由“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究性实验”的尝试
验证性实验是指先有结论,然后通过实验去验证结论。探究性实验是指知道实验结论再通过实验探索得出相应结论,从而使学生获得新知。课本中的实验大部分是验证性实验,如果仅仅注重实验是否成功,不注重对新知识的探索,会抑制学生的创造能力。任何的科学研究的成功都是通过问题开始,提出的问题加以探索,最终获得新知识新结论。如何在验证性实验中体现探索性实验,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必然会发现可以探索的内容。只要把验证性实验的注意事项加以分析,变可列出探索的实验。例如在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可溶性还原糖和蛋白质的鉴定所需温度条件,室温、体温(用掌心握住试管)、隔水加热和酒精灯加热等条件下(酒精灯加热应安排在四周无人的实验室一角进行),反应的速度和颜色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对照实验现象。在做蛋白质鉴定实验时,课本要求是先加入双缩脲试剂a,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如果颠倒顺序或同时加入,甚或用斐林试剂替代,结果怎样?在可溶性还原糖鉴定时用双缩脲试剂能替代斐林试剂吗?可溶性还原糖和蛋白质鉴定都要求碱性环境,那么酸性环境下的实验现象是什么?这些探索性的实验都可以实际操作。
四、由“重结果,轻过程”转变为“轻结果,重过程”的尝试
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老师总对能得出正确结果的学生加以表扬,从而引导学生错误的导向。不管是生物实验结论的得出,还是生物难题的解答,都往往注重了结果,而忽略了过程。
我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以往的观念,在做实验完毕后要求每位学生写出实验操作的过程或者口述试验过程,对于没有得出正确的结论的学生特别留意,从而且总结出一些常规性的错误:例如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往往忘记了加某种试剂,试管不小心就混用,加热方法不对等等。在解答生物题目过程中,凡是学生问问题,不正面说出答案,而是反方向提问题,你认为那个结论是正确答案?你的做法是如何的?你知道你为什么做错了?而不是直接把课本的知识点统统罗列出来,然后得出答案。真正了解学生错误的原因,提醒以后不要犯同样的错误,如何克服犯这样的错误,过程很重要。
以上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改革的几点尝试,初步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对于新课程理念的知识还需要继续深入研究,不断的总结教学经验,争取尽早找到一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