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主要从语言表达改变的尝试,创造良好国语环境;加强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的尝试;由“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究性实验”的尝试;由“重结果,轻过程”转变为“轻结果,重过程”的尝试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做到字字读音准确;精确使用语言;让语言更精彩;验证性实验是指先有结论,然后通过实验去验证结论等,具体材料请详见下文:
新课程标准理念倡导探究性学习生物科学不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也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长期处于旧课程标准教学模式的生物教师,不仅需要认真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更重要的是根本性改变教学模式,转变思想,真正从陈旧的、不符合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方法中解脱,结合新课程标理念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教学方式。下面就本人对新课程理解程度而做出的教学改革的几点尝试。
一、语言表达改变的尝试,创造良好国语环境
作为一名教师,准确使用语言并正确地表达是一项最基本必备条件。长期处于应试教育的生物教师,只顾成绩的提高,往往忽略了准确地进行语言表达,不关心汉字的正确读音,不注意精确使用语言,不注重的语言精彩运用。
1.做到字字读音准确。无论是课本上还是资料上的生字、偏字,只要是不能确认其读音是否正确,都必须做到查字典去解决。改变曾经发生的:语文老师一个读音,生物老师另一个读音,政治老师又一个读音的状况。令学生体验到正确使用汉语的环境,增强学生对生物老师的敬畏,将会影响学生的终生。
2.精确使用语言。读音准确的前提下,同样也不能忽略正确的表达。例如量词的使用,一条染色体不能说成一个染色体。用词表达突出关键,在每个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均有实验注意事项和实验步骤,然而改变语言关键词,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当讲解实验注意事项时,可以用实验成功的关键,从而突出实验的注意事项。当讲解实验步骤可以变为实验的操作技巧。
3.让语言更精彩。“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可以用来表达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一枝红杏出墙来”可以用来讲解植物的向光性运动
二、加强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的尝试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由此可见,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实际上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促进思维学生思维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陈旧的教学模式将抑制学生的创造能力,机械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没有学生自己的思考的余地,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积极性。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起来,这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需要各位老师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与尝试。在讲述《细胞增殖》这一节的内容中,文中的难点是是细胞周期概念的理解,我要求我的学生仿照课本上的细胞周期图,用圆规和剪刀做出了细胞周期图模型,并且在上面标注细胞周期的各个时期,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细胞周期概念的理解,同时让学生们感受到“乐中学,学中乐”。再如讲述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改变,这是非常难以理解的内容,因为课本上的知识是静止的,实际上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因此指导学生做染色体模型,剪好两个大小性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