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为此,在资金上,以信用、财政部门为主,一是农村信用社要进一步加大信用户、村,乡镇创建力度,扩大覆盖面,多提供小额农贷支持。二是可以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为重点,与农村“党员先锋工程”相结合,实行“基层党员干部信用农贷”,在对农村党员干部基本情况、收入状况、项目发展情况、信贷需求状况全面摸底的基础上,确定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的信用等级,贷款程序上给予便利,资金上适当增加,利息上在政策许可范围内可降到最低。三是县、乡党委政府要在财力许可的范围内建立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发展专项资金,为他们贷款提供抵押或贴息。四是各级的涉农项目扶持资金,在同等条件下,应向农村党员干部倾斜,扶持他们发展。
在技术上,以农、林、水部门为主,要采取“订单式”指导的方法,通过在乡村设立科技信息员或下发实用技术指导调查问卷等方式,及时全面地收集基层的信息,做到农村党员干部需要什么技术,就送什么技术,且要直接到田间地头,面对面地传授,手把手地指导,增强指导的实效。同时,下派科技指导员不失为一种好方式,但下派的指导员必须与指导户或基地结对,并将种养殖效益与技术员的工资奖金挂钩或实行利益分成,风险共担,增强责任感。另外,在有条件的地方可遴选一些有一技之长的农民技术人员加以培训,引导和扶持建立民间技术服务机构,进而逐步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的技术服务网络,扩大技术服务的范围。在信息上,以科技部门为主,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便捷信息网络,通过建立自己的农村致富信息网络,定期将市场供求信息传递给乡镇,由乡镇组织在政务公开栏和各村的村务公开栏上发布,使基层党员干部及时了解和掌握市场变化,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只有将具体扶持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的职能部门,才能使他们有压力、有动力,上下齐心、部门联动,增强扶持实效。
4、创优环境,营造利于加快发展的氛围。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各级组织的支持、引导,也同样需要营造利于发展的环境和氛围。当前,应着力加强三个环境建设。一是软环境。这其中不仅需要相关部门转变作风的服务环境,通过实行为民办事全程代理等工作,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和质量。同时,还要大力宣传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中致富典型,要通过开辟专栏、专题等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树立榜样,扩大他们的影响。二是硬环境。主要是路、电、水等基础设施建设,这也是制约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另一方面可采取一事一议等办法,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群众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建设。同时,可采取商业运作的办法,引资建设,三管齐下,逐步改善道路状况差,电力供应不足等问题。三是产业环境。通过调研,我们感到发展需要一定的产业氛围,如果一个乡镇、一个村在某一项产业上形成了规模,有了影响,就能打开市场、占领市场,对促进当地的发展有利。为此,乡村两级组织要善于抓住特色,引导党员干部和群众因地制宜求发展,搞适度规模经营,开发拳头产品,实施品牌战略,逐步形成有影响力的支柱产业。如我县四合乡是皖东南丝绸之乡,该乡的丝绸加工产业,起步早,名声在外,且发展初具规模,形成了种桑、养蚕、织丝的产业链,这一支柱产业也有力拉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只要三个环境都具备了,发展的氛围浓烈了,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发展步伐才会越来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