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自身形象是公安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和迫切需要。政工干部主要应当树立以下五种形象:旗帜鲜明的政治形象、全心服务的群众形象、开拓进取的创新形象、实事求是的谦虚形象和团结协作的整体形象。同时,要注意运用管理学的系统原理,充分发挥公安政工干部的团队精神,优化整合公安政工的系统效能。注意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先锋队作用,努力构建和完善在各级公安机关党委(或党组)的领导下,以党支部为基础,以政工干部为骨干,各部门各负其责,各级领导认真负责,全体民警广泛参与,体现公安特点、符合实战需要,网络健全、制度完备、运作规范、权威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格局。二是要引入现代管理观念,探索建立思想政治工作信息网络。在巩固原有的局领导挂钩单位联系制度和政工科日常下基层走访制度的基础上,全面建立健全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联系点制度,并建立起思想政治工作信息报送制度,从而形成布局合理、信息畅通的思想政治工作信息网络。不妨推行从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塔式”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模式。这是通过各级干部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的带动作用,落实“一岗双责”队伍建设责任制,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长效工作模式。在网络中,全局每名副科级以上干部都要在各自分管范围内的基层一线建立至少一个思想政治工作联系点,联系一个帮扶民警、一个先进典型;通过召开民警座谈会,开展民主测评等形式,广泛征求民警意见,加强下级对上级的监督,从而在“塔式”基础上形成了有纵向、横向、下对上、覆盖全局每个角落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络。三是要注意有效地利用公安局域网,设立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网站,与民警开展网上谈心,使民警感受到警营大家庭的温暖,增强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信息化和时代性,突破时空界限,把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延伸到八小时以外,延伸到民警的家庭生活之中,有效发挥组织、社会、家庭等方面的监督制约作用。
2、实施“民警心理健康工程”。要遵循心理科学规律,关注民警心理健康,建立民警心理保健工作制度。通过开展心理卫生基础知识的普及工作、开办心理健康专题讲座、设立心理健康咨询热线等形式,帮助民警缓解思想顾虑和心理压力,帮助他们进行自我调节,切实保障民警的心理健康。
3、实施旨在提高民警素质的“塑警工程”。“玉不琢,不成器”,公安事业的发展归根到底要靠人,要靠提高民警的综合素质。因此,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适应时代的变化,以教育为本,在全面培养人、塑造人,真正提高民警素质上下功夫。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公安机关最大的挑战就是民警的基本素质不适应问题。为此必须以贯彻《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训练条令》为契机,改革和加强教育培训机制,突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通过有针对性地对民警进行轮训,有计划地开展“轮岗培训”,组织民警旁听法院庭审和到检察院观摩学习,开办专题讲座,深入一线进行“战地培训”等方式,抓好民警的教育培训工作。
4、探索和建立8小时外警风管理预警机制。这是公安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的延伸和纪律制约的强化。要通过构筑单位、社会、家庭的立体网络,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警风管理体系。从小抓起,抓小防大,对警风实行全方位、全过程动态管理,以及时发现、解决和有效控制可能萌发的各类违纪问题,使违纪现象减少到最低限度,减少和避免不良反映,确保队伍警风建设的良好状态。使民警在家庭做合格的一员,在社会做合格的公民,在单位做合格的民警。
(四)必须尽可能在方式方法上力求灵活多样、生动活泼。
要在新形势下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积极探索公安思想政治工作新的规律和方式方法,注意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公安业务工作、执法活动有机结合,把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