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升值,而自己又没有充分享受到土地升值所带来的好处,往往容易心理失衡。再加上他们之间的血缘关系较为密切,很容易组织起来进行群体性上访和集体闹事。
症状三:管理难到位,违规乱建屡禁不止
城郊村一般都处于县城规划范围内,按有关规定是不允许村民私自建房的。特别是××村地处县城新城区开发建设的核心范围内,对村民建房更是严格控制,所在街道办事处对符合建房条件、提出建房申请的村民,也只能采取压的办法,如××村最多的时候压了68户符合建本文来源:文秘范文 房条件的建房申请。由于缺乏有效的疏导办法,村民违规突击建房、造成既成事实的现象屡禁不止,而且都不拆除老宅基地,而是采取异地新建,导致该村一方面建房杂乱无序,另一方面大量老宅闲置、荒废。例如该村王家屋、新家屋村民小组内大量老祠堂、老房屋因无人居住成了危房,总面积达40亩。
症状四:文化差异,被征地村民难与城市文化相融
由于文化水平偏低、劳动技能较差、行为方式与城市环境格格不入等,城郊村农民虽然长期生活在城区边缘,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难以融入城市生活,缺乏对城市生活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一点在××村村民身上表现尤其突出,不少村民对城市管理中的一些制度法规、市民准则等视而不见,自行其是;在社会交往上,仍奉行以血缘、地缘关系为纽带的交往方式;在生活习惯上,仍固守一些不文明、不卫生、不科学的陈规陋习。
症状五:地域限制,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
××村由于地处城郊,不适宜兴办花炮等高危行业企业,加上没有固定资产用于发展第三产业,仅靠出租原有的一些厂房,村集体一年的收入不到3万元。土地被征用后,厂房被拆除,出租收入也没有了,当前主要靠上级的转移支付和征地的工作经费来维持村级组织的运转。
三、思考与对策
城市化和工业化是一个地方发展的必由之路,村落社区化、村民市民化也是城郊村发展的一种现实决择。××的城市发展给××村及其村民带来的种种影响与困惑,既有一定的代表性,又有其典型性。如何妥善解决好这些问题,使城郊村尽快摆脱当前困境,走上又好
又快的发展道路,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
对策一:完善机制与加大宣传相结合,实现基本生存社保化
当前各地在征地补偿上,基本上都是采取货币安置的方式,一次性发放给被征地村民。对县里制定的征地补偿标准,××村大部分村民都能够接受。但很多村民担心失去土地后找不到工作,今后生活没有着落,对征地工作存在着抵触情绪。对此,××县政府积极探索建立政府、土地开发增值收益、村民三方各出一部分的社保体系,逐步实现城郊村村民基本生活的社保化。在此政策出台之前,该县把城郊村完全无地的农民统一纳入农村低保,如××村1539名完全无地的村民已纳入了农村低保,每月可享受30元的低保金;今年新农合在全县全面启动,××村90%以上的村民参加了新农合。同时,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大力宣传推进城市化对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使城郊村村民自觉服从全县发展大局。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如今××村没有出现因征地而发生集体越级上访的事件。
对策二:扩大就业与鼓励创业相结合,实现收入来源稳定化
靠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和纳入社保体系,还不能完全解除被征地村民的后顾之忧,只有让他们像城里人一样,拥有一份工作,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才能彻底解决其后顾之忧。对此,××县对××村被征地村民进行了分类管理、区别帮助。一是对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的青壮年,由政府相关部门负责对他们进行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掌握一到两门实用技术,并积极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