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主要从问题提出的背景和依据;调查:农民过春节的消费特点和娱乐方式;分析:农民收入状况和生活水平特征浅析,对农民生活水平调研报告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春节期间农民的消费结构、食物消费、衣着消费、家居条件消费、交通运输消费、其他消费、影响农民消费的因素、收入过低、虽然本年度收入不错,但是有债务负担、赡养老人和子女教育的负担过重、来年有重要事情需要用钱、消费观念倾向保守,准备把收入节省下来存钱、农村集市市场的发展及其作用、市场管理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农民收入来源分析、收入构成特征、阻碍农民增收的因素与提高农民收入的出路、农业生产成本高,收益少、市场经济不发达,就业和致富门路有限、农村劳动力自身文化和观念因素的限制、农民负担过重、发展乡镇企业,为农民提供更多致富门路、减轻农民负担、为农民进城务工提供政策保障,加快城镇化进程、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科教兴农,知识富农,具体材料请详见:
一、引论:问题提出的背景和依据
200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于12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会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5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研究“十一五”期间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部署了2006年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十一五”时期,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推进农业农村工作,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不但惠及亿万农民、而且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是我们在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必须担负和完成的一项重要使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抓住了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根本,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这项重大战略部署的推进,不仅是亿万农民的福音,是田野大地的希望,也使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在新中国的历史上,党和国家一直都十分重视农村工作,始终把解决好农村问题放在一个全局的高度来抓,近年来更是着眼于深化改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把握时代的发展趋势,接连两年发出两个“一号文件”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并最终适时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
2004年1月,针对当时很长一段时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持续增长缓慢的情况,中央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的第六个“一号文件”。文件指出,当下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2005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即第七个“一号文件”公布。文件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紧随其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历史任务,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