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创新工作的方式方法,因地制宜、逐步推进。当前,应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突出重点,抓实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和发展储备工作。加强党员教育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但在发展已成为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今天,党员教育必须突出重点。在教育的内容上,政治理论教育虽必不可少,但发展意识、发展观念的教育必须加强,尤其是发展规模经济意识的教育,使他们把经营产业当作扶育孩子一样,不断发展壮大,增强市场竞争力。在这次调研中,我们明显地感觉到与江浙相邻的乡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发展意识非常强烈,观念非常新,有致富项目的也比较多。在教育的形式上,对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不仅要有政治理论的灌输、法制观念的强调和工作方法的传授,更要选择一些带头致富的村干部典型现身说法。对普通党员的教育,一方面传统的集中读报纸、学文件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应紧紧围绕如何加快发展,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外出参观、观看农村实用科技电教片或请农技专家上课等形式,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致富的本领。另一方面,可采取以乡镇或村为单位,将从事同类产业或相关产业链上的党员组织起来,成立专门的党支部或党小组的方式,使他们在活动时能交流信息、经验,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在基层党员干部的发展储备上,老党员较多已是客观存在。为此,为提高队伍整体的素质,只有在新发展党员的重点上,突出农村致富能人,积极把他们吸收到党的队伍中来,逐步改善党员队伍的结构,为党组织补充鲜活的血液,体现党的先进性,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同时,对符合条件的致富能人可采取乡村领导定点联系,定期沟通交流,适当分配任务等方式进行重点培养,建立一支年纪轻、有文化、会发展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为农村的发展储备人才。
2、典型引路,加强农村致富示范点和示范基地建设。中国的农民最讲求实效,身边的发展致富典型对他们也最有影响力和说服力。为此,应着力加强基层的致富示范点和示范基地建设。省、市、县、乡都要有相关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负责此项工作。在示范点的设置上,要根据各地产业结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的实际,合理安排农村党员科技示范户从业结构和产业科技示范项目,我们认为一般应以每个村3—5户比较适宜。自然村比较多、居住比较分散的,则应增加一定户数,做到每个自然村都有党员科技示范户。在示范点的扶持上,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党员科技示范户的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县、乡、村领导责任制和培训、服务、推广工作责任制。建立一个由科技、政法、工商、税务等相关部门业务骨干和专业师资相结合的培训队伍担负培训、服务工作。建立县、乡党校和村党支部活动室为主体的三级党员实用技术培训阵地。加强示范点、示范基地的功能建设,发挥他们的实地培训作用。要结合领导挂点和部门包乡扶村工作,组织各部门和各单位与党员科技示范户结对帮扶,实行包乡、扶村、联户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公司+农户”经营方式。乡、村两级应成立与党员科技示范户相配套的有着共同利益和风险的中介服务组织,对示范户实行合同管理和服务,明确服务主体的具体服务任务、方式及责任,为示范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信息、技术、资金、法律、供销等全方位服务,主动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扶持他们发展壮大,以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3、部门联动,形成助农发展的合力。当前全省正在开展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双培双带”先锋工作是一个很好的载体,但关键是要抓好落实,仅靠组织部门一家推动很难取得实效,应成立专门的牵头抓总机构,并且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具体的职能部门,制定科学的年度目标,分步实施。目前,制约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发展的主要是缺资金、无技术、少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