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思想意识向实际行动的转化。
第三,要注重发挥情感因素的强化作用。情感的强烈程度对行为的实施有着直接的影响。一个人乐于接受的事物,往往参与的热情就高,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就强,成果和效率也会更加突出。反之,如果一个人不愿接受或很反感的事物,那么他的态度也必然是消极和懈怠的,在此种状态下要想获得成效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因此,注重发挥情感因素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强化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如我们开展的廉洁文化进家庭活动,通过给配偶寄一封倡廉信,邀请家属参加警示教育大会等多种形式,强化了了家庭亲情的感情因素作用,对促进教育监督对象的自律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要注重发挥情感因素的调节作用。 反腐倡廉建设的效果如何,往往还取决于教育监督对象的心理接受程度。因为反腐倡廉的建设属于外部条件,它要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有赖于受教育监督对象的心理内部因素发挥作用。而任何能够使教育对象心理接受的方法,都必须通过唤起其内在情感来实现。情感可以协调人们之间的感情联系,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拉近人际之间的心理距离,调节人际关系。因此我们要善于利用情感因素的调节作用,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思想教育氛围,只有教育监督对象真正感受到反腐倡廉建设是真诚的关心,是热情的帮助,是善意的批评,是真心的保护,才会消除“受教育”、“受刁难”的抵触和对立情绪,由衷地产生亲近感,使心灵之窗洞开,使教育内容最终化作行动的力量,确保反腐倡廉建设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二、 掌握心理原则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运用
在反腐倡廉建设中,企业党委和纪委要解决的是教育监督对象的意识和行为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应该遵循人的心理规律,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心理学中有丰富的理论可以为反腐倡廉建设提供科学化的支持,在具体实践中,我们应该掌握以下心理原则。
尊重真诚,掌握人性化原则。反腐倡廉建设的对象是人,各项工作能否体现人性化原则显得尤为重要。在反腐倡廉建设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到尊重和真诚,把教育监督对象当做活生生的具有丰富情感的人来对待,既要“动之以情”,更要“晓之以理”,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教育监督对象能够对环境和自身有客观的正确的知觉,理性地接受教育和指导,反腐倡廉建设才能真正做到人的心坎上,才能真正引起教育监督对象的思想意识共鸣,从而使廉洁自律、廉洁从业的意识不断增强,实现反腐倡廉建设的目标。*中船绿洲公司纪委结合公司的具体实际,每年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一次党风廉政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党风廉政主题征文、法制教育图片巡展的多种教育形式,使党风廉政教育具体化、生动化,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兼顾差异,掌握个别性原则。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想情感、内心体验和生活追求,开展反腐倡廉建设要注意把握好教育监督对象的个性差异(性格、气质、能力等)。在抓好普遍教育的同时,还应兼顾岗位和人员个性的差异。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区别于他人的个性特点,每个人所处的岗位环境也不尽相同。所以,要根据岗位的特点和人员的个性,有针对性地开展反腐倡廉的特色教育,不断丰富反腐倡廉建设的内容和形式,即“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确保反腐倡廉建设点、面结合,不留“死角”。如绿洲公司针对不同层次人员的岗位和职责特点的不同,明确了不同的廉洁自律的规范要求:领导干部党员做到“廉洁自律、率先垂范”;管理人员党员要做到“坚持原则、不以岗谋私”;一线员工党员则做到“诚信守法、爱岗敬业”。使公司的反腐倡廉建设有效的兼顾了岗位、职务的差异,更加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