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注重情感因素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作用;掌握心理原则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运用;发挥心理学理论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效用,对心理学反腐倡廉建设情况调研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要注重发挥情感因素的桥梁作用、要注重发挥情感因素的促进作用、要注重发挥情感因素的强化作用、运用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层次、运用心理投入原则:反腐倡廉建设的目的之一就是引导教育监督对象依法行事、遵章办事,确保他们的行为合理、受控运用心理平衡理论:所谓心理平衡是指人的心理需要和现实所得相对协调而形成的和谐心理状态,反之则是心理不平衡即心理冲突、运用领导心理学理论:在反倡廉建设的过程中,要善于抓住教育监督对象心理行为产生的原因和心理活动的规律,并研究出相应的教育监督的方法和对策,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运用需要层次理论:需要是调动人类活动积极性的源泉,对人的行为活动直接发生影响。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人有爱、归属感、安全感以及被人尊重等的五个由低到高的需要层次理论,具体材料请详见:
一、 注重情感因素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作用
反腐倡廉建设的目的是为帮助教育监督对象构筑抵制腐败的思想道德防线,从另一个侧面讲也是为了更好的保护教育监督对象。因此在反腐倡廉建设中重视情感因素就显得尤为重要。反腐倡廉建设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是有情感的。根据心理学中反映论的一般原理,人的意识、品质是在活动与交往中,沿着知(认识)、情(情感)、行(行为)的顺序形成和发展的。所以,反腐倡廉建设的一般程序可以概括为“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导之以行”。随着人们自主意识的增强和自尊需要的提升,在开展反腐倡廉建设的同时,情感因素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就是对加强和改进防腐倡廉建设工作的新的要求。注重情感因素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注重发挥情感因素的桥梁作用。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这说明情感是提高认识的桥梁。企业党委和纪委要帮助教育监督对象提高对反腐倡廉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明白教育监督的目的,就不能忽视情感因素的桥梁作用。“通情”才能“达理”,要对教育监督对象“晓之以理”,就必须先“动之以情”。只有在情感上有了交流,消除了教育与被教育、监督与被监督的原有的对立感,才能达成对教育监督目的的共识,你说的理他才会接受,教育的效果才能通过他的行动得到体现。倘若你“以我为主”,高高在上,缺乏共情,他也会对你冷眼相待,消极应付教育监督。在这种情感状态下,有时即使正确的道理也难听得进去,甚至还会从其他的角度去理解。所以情感因素是反腐倡廉建设的获得理解、达成共识的桥梁。
如中船绿洲公司纪委实行的纪检干部工作联系点制,加强了纪检干部和联系点单位沟通与情感交流,缩短了彼此间的距离,使情感因素的桥梁作用得到了较好发挥。
第二,要注重发挥情感因素的促进作用。情感因素是认识过程转化为行为过程的催化剂。反腐倡廉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解决思想问题、提高思想认识上的层面上,更重要的是要付诸于行动,由知到行的转变才是最本质的转变。情感因素在这一转变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如我们开展反腐倡廉建设,要在“以情感动人”的基础上,做到“以情促动人”。通过真诚的情感交流,激发出教育监督对象心灵深处的良知,在强烈情感的驱使下建立正确的认知,从而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