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企业执行力的思
基于对国企开展效能监察工作的认识和实践,笔者认为加强效能监察,提升执行力主要应把握以下五点:
第一,坚持事前监察与事中、事后监察相结合。开展效能监察,既是对企业监察对象的决策行为和决策内容是否正确科学,实施决策所采取的措施是否得当进行事前监察,对监察对象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是否履职到位进行事中监察。在认真跟进中杜绝懈怠,并有效防止和减少问题的发生,或及时发现和解决过程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做到关口前移,监督到位。更要对已经发现的问题进行检查、调查,揭露和处理违纪违法行为,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堵塞管理漏洞,认真开展事后监察。企业效能监察工作,要努力形成“抓计划、抓落实、抓成果、重提高”的“三抓一重”工作模式。要突出“降成本、增效益、严管理”重点,认真抓好选题立项、组织实施、检查督导、关键跟进、分析原因、建章立制、总结提高等环节的落实,这样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第二,坚持制度建设与监督检查相结合。开展效能监察,提升执行力,必须创新制度建设。一方面,国有企业须借助于系统管理的作用,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用制度来保证执行力的提升,用制度统一员工与组织的执行行为,用制度建立一个执行力的奖罚机制。而管理制度的制定,要总结吸收企业长期的经验积累和深刻教训,针对企业现状,同时借鉴优秀企业的管理经验,并经过充分的论证,确保制度科学严谨。如果仓促出台,或朝令夕改,要么使制度执行者无所适从,要么使制度失去它的权威性与严肃性。另一方面,效能监察要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深化企业改革的新形势以及企业效能监察的性质、特点、规律、任务,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制度,完善操作规程,规范监察行为。效能监察制度建设要充分考虑到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针对执行力,突出前瞻性,使之更全面、更科学。要在考虑有关制度的基础上,完善效能监察操作规程和相关具体制度,根据不同类别的监察项目,明确监督检查的工作程序、关键环节、重要内容、监察方法等。制度制定后不能万事大吉,企业纪检监察部门要以效能监察为切入点,在职责范围内,督促检查制度的落实以及执行力的落实。同时,在管理过程中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实现有序管理,按制度办事,从而将制度和执行力落实到位。同时,在管理过程中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实现有序管理,按制度办事,从而将制度和执行力落实到位。
第三,坚持强化管理者执行力与绩效考核相结合。管理者决定了整个团队的执行力,执行力的实施要靠领导者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和示范来推动。因此,作为一个优秀的企业领导干部,产生的巨大示范和凝聚作用,将有效地激励和团结员工,共同实现企业目标。纪检监察部门在强化管理者执行力上大有文章可做。企业纪检监察部门在开展效能监察中,必须对企业领导班子和管理者进行全过程的廉洁勤政监察,调查了解管理者履行职责、落实执行力情况,全面掌握其思想、品质、能力、作风,坚持以事实为依据,客观评价管理者,根据管理者业绩实施奖惩。国有企业纪检监察部门在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活动中,要积极探索建立“大宣教”格局,充分发挥“大宣教”作用,通过组织条规教育、案例教育、演讲赛、抢答赛、征文活动、举办展览等多种形式,强化企业领导干部“为民、务实、清廉”意识,扩大企业党风廉政建设成效影响面,营造出良好的廉洁文化氛围。综上所述,效能监察与提升执行力是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全新的视角和领域,只有客观准确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主动发现效能监察滞后于执行力要求的问题症结,结合企业实际,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深入分析思考并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