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投入大,对我县生态建设起到了根本保证作用。2001年以来,国家和省市对我县总投入资金达5211万元,其中“三北”工程投入936万元,退耕还林工程投入1775万元,市对我县投入2500万元。没有上级资金的大量投入,就没有我县生态建设的大好形势。同时在资金使用上,我们做到不挤不占、不挪不串,把国家、省和市的投入全部用在生态建设上,保证了我县生态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
1、资金严重不足。国家补助资金只有50-100元/亩,根据我县干旱、风大、造林难成活的实际,杨树造林亩综合成本在300元,樟子松造林需要450元,扣除造林户以劳代投外,尚有150元缺口,我县又是贫困县,县、乡财政无力投入林业建设。由于资金短缺,抚育管护不到位,导致造林质量差、林木“四率”低,防护效能差。
2、造林面积落实难。究其面积难落实的主要原因,第一是林草之间的矛盾。在草原上,哪些是优质草场,不能造林,哪些是“三化”严重草场,适宜治理界定不清,影响造林面积的落实。第二是林地之间的矛盾。一些“双富”地严重沙化、退化,适宜造林治理,但受经济利益制约,用于造林难度大。第三是国家林业政策补助标准不一的矛盾。2002年,我县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由于退耕还林补助资金远远高于其它造林工程项目,农民普遍争抢要求搞退耕还林,致使“三北”工程、荒山荒地造林落实难度较大。
3、森林病虫害发生严重,防治难度大。2005年春季以来,杨树蛀干害虫青杨天牛在我县大面积发生,使我县有限的森林资源面临严重的威胁,特别是近三年来的新植林受害更为严重。主要原因是树种结构单一,缺乏生物间的相互制约。另外防治经费严重不足。
4、“四林”建设推进难。多年来,“四林”建设始终是我县的薄弱环节,片林多,林网少,布局不合理。近年来,虽然我县加大了“四林”建设力度,“四林”建设有了很大改观,但由于二轮土地承包时应留的造林地没有预留,导致林地难落实,“四林”建设难推进。
四、建议
1、加大县乡两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力度。今后一个时期,我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任务仍将十分繁重,在国家削减退耕还林指标的情况下,将加大“三北”工程任务的落实难度。建议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加大重视力度,以提高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质量,实现“生态名县”的目标。
2、鉴于造林地难落实的实际,特别是林草争地这一矛盾,建议县政府组成规划小组,对全县各乡、镇、场的草原和“双富”工程地进行科学规划和界定,界定出哪些为优质草场不宜大面积造林,只营造草牧场防护林。哪些为“三化”草场适于造林。哪些“双富”地已沙化、退化适于造林,并落实到地块,形成方案。
3、加大县乡投入力度,重点是青杨天牛虫害防治。青杨天牛害虫防治工作具有时间长、任务量大,费用高的特点,如仅靠林业自身努力,很难达到目的。建议县政府每年投入一定资金,并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以保证防治青杨天牛工作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