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中,发挥其能力和特长,代表我国的广大女性直接参与到我国的日常政治事务的管理中。对于特别优秀的女干部,可以适当放宽职务级别和任职年限的条件破格提升。
(四)培养女大学生政治参与的骨干,增强女大学生的“政治领导能力”
提高整个女大学生群体的政治参与水平,离不开政治参与骨干的培养。许多活跃于政界并有建树的成年妇女,还在青少年时代就开始关心政治、参与政治生活,加入少先队、共青团和政党。“在高中时己有领导权体验的大学生,可能是最希望获得领导权训练的学生也就是说,富有领导技巧的人将对获得领导权更加期待,而缺乏领导技能的人对获取领导职业的兴趣不大。不是排斥为已经认识到她们对领导角色有兴趣的妇女涉及领导权研究室,而是学生工作人员和部门能设计课堂和创设角色兴趣的体验来促进学生领导权期待的发展。”[4]她们早期的政治社会化对其一生的从政生涯起着奠基作用。
(五)推动社团发展,拓宽女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渠道
社团可以培养女大学生的公民素质。民主政治的发展,不仅需要正式制度上的建构,而且需要在社会中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文化。这种政治文化就是公民文化,也就是与民主制度相偶合的公民的政治态度、情感、信仰和价值取向。“我们与他人的联系越是密切,我们越会倾向于信任他人。”[5]美国著名学者阿尔蒙德在《公民文化》中,特别强调了社团活动对公民能力感的影响,团体中相互作用的经历,参与团体决策的机会,以及在各种社团活动中获得的阅历与经验视野,所有这些都可以增加个人参政的能力意识。“与非团体成员相比,团体成员可能认为他更有资格作一个公民更为积极的参与政治活动,更了解和关心政治”[6]因此,女大学生应组织具有自身性别特点的政治社团,开展争取女性政治权利和政治地位的女权活动,为自身的政治地位及毕业后的就业机会争取权利。同时,学校要坚持党对团组织和社团组织的绝对领导,保证女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正确方向。其次,团组织和社团组织又要具有相对独立性,为促进女大学生的政治参与做更多的工作,如开拓女大学生的政治参与途径,建立多种形式的沟通渠道,发挥女大学生的社会监督作用扩大女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的领域,鼓励、支持女大学生参与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尤其是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鼓励、支持学生参与研究政治问题的社团,鼓励师生探讨社会问题与政治问题引导女大学生参与投票与选举引导女大学生的理性参与等等。
总之,本调查报告从女大学生这角度为切入点,从这些未来的社会精英群体中我们能更加清楚地看到女性参政的前景。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现在的女性参政水平比过去的几十年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无论是女性的参政意识,参政水平,参政比例都在不断提高,在这一背景下女大学生的参政意识水平则能够更显著地反映出女性参政的动向。在调查的同时我们看到,随着国家的政治文明水平以及女性受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女性参政的比例会越来越大,有利于构建更加和谐的社会主义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