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女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对策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着力培养女大学生参政意识和能力
2004年10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简称《意见》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以理想信念教育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学校教育作为女大学生学习政治知识的主要途径,担负着传承知识,引导实践的重任,学校应针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要坚持意识形态的正面灌输,大力宣传实现男女平等的观念,宣传一系列与提高女性政治地位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从意识形态上消除传统性别歧视观念对于女大学生参政意识的影响,建立良好的校园政治舆论宣传机制,引导学生的政治兴趣,培养学生的政治信仰,训练学生的政治能力。努力完善有利于大学生主动参与政治的氛围和机制。此外,还应增强家庭教育对于女大学生参政意识的影响作用,从小就应培养起积极主动地参政意识是极为重要的。
(二)借鉴国外公民教育的服务学习方法,将社区服务与课程学习相结合
通过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大部分女大学生已基本地掌握了相关的政治知识,但是“正式的教育容易变成抽象的和书本的,脱离实际,形式呆板。脱离社会生活的知识,不可能转化成个人的品德。”[1]所以,在她们具有相关政治认知的基础上,我们要注意培养女大学生的政治情感。对这一方面,国外公民教育的服务学习方法可以借鉴。“服务学习又称经验学习或以社区为基础的学习、社区参与等。……服务学习是提供参与社区的机会,将社区服务与课程学习相结合,提高合作、交流的社会技能,增强社区意识。”[2]“服务学习是在实际背景中学习,需要学生共同合作、共同关注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所以不少美英学者认为经验学习比公共课的教学更有利于灌输和发展无私、博爱、独立、合作、关心、自尊等美德,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对他人的关心,促进学生掌握社会的、政治的和个人的技能,理解公民资格的涵义,发展学生与各种不同背景的人一起工作的意愿和能力。……杜威认为,民主是联合的生活方式,因而民主共同体的形成需要有效地交流和建立与他人的关系。教育过程就是不断参与的经验过程。所以学生必须参与实际的社会活动,亲身经历社会生活。他说“我们认为,心理发展的过程主要是一个社会过程,一个参与过程,……目的在于培养个人和别人的共同生活和合作共事的能力。”[3]参与生活积累起来的知识可以转化成品德,参与实际的事务,无论是直接的或是游戏性质的,至少是亲历其境的。这些特点,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补偿参与机会比较狭隘的缺点。
(三)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给予女性群体提供必要的支持
丰富民主参与的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合法化。随着《选举法》的修订,选举特别是基层选举作为人们参政的重要地位,得到了完善和发展。女大学生在校期间,一般以参加基层民主形式为主,因此,学校应积极组织好一系列基层政治参与的各项活动,保证每一个女大学生都能够正确地行使自身所具备的政治权利,完成所应承担的政治义务。
女性群体在社会上仍处于弱势地位,党和国家应采取有利于女性参政的政策措施,也就是要对女性参政采取特殊的政策扶持。所谓政策的扶持,并非是指对用人标准的降低,而是从根本上保证优秀的女大学生有机会加入到我们的参政群体中来,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