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市场需求。目前,有些高校的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不能及时、灵活地反映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有的专业人才市场需求量很少,甚至已经趋于饱和,但有些高校却仍在扩大招生。不少女大学生坦言,大学所学专业对现有工作并无帮助,更有甚者反映有些专业学下来是一种浪费。正如工厂产品不能“适销对路”,“供过于求”一样,高校专业设置的不合理加之大学生社会实践失衡,造成人才的“积压”,导致女大学生就业困难。
四、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建议
为改善**市女大学生就业状况,针对女大学生就业面临的问题,结合我市的实际,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女大学生要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信,勇于竞争。女大学生是就业的主体,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是竞争取胜的关键。面对严峻的就业环境,女大学生首先要端正心态,坚信男性能胜任的工作自己能做得更好,女大学生要敢于面对差距,勇敢地接受社会的挑战,学会有效的“推销”自己,以健康积极的心态去主动适应社会。其次要克服传统观念的束缚,自立自强,正确地看待和评价自己,充分发掘和发扬自身的优势,敢于与男性共同竞争。第三要消除依赖心理和“要面子”的虚荣心理,针对劣势,提高综合素质,同时,要认识到女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社会问题。第四要降低就业的期望值,要面向基层。要了解目前在本市,机关、事业单位人才相对饱和,而一些基层单位人才缺乏,许多乡村连一个大学生都没有的实际情况,要志愿到基层、到高风险的企业和中小企业就业。第五还应走自主创业之路。女大学生应充分利用好已出台的政策,自谋职业、自主创业。要积极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使自己既有专长又博学多才;要抓住机遇,敢于实践,更多地熟悉和融入社会,丰富和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动手能力,以优秀的才能在就业竞争中取胜。
(二)学校要有针对性的加强指导,提供就业机遇。学校是培育人才的摇篮,更是指导女大学生就业的第一站,在促进女大学生就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是要根据实际,以市场为导向,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学校要在培养人才、制定教学计划之前,积极研究市场,考察用人单位的需求,设置市场所需的专业,使女大学生所学专业能够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从而实现顺利地就业。二是加大力度,培养“全才”而不是“偏才”。应鼓励大学生辅修第二学位,将其培养成复合型人才。同时,要注重女大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和锻炼,通过实习,开展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提高女大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将其培养成应用型人才,从而增加女大学生的择业范围和就业机会。三是分类指导,多提供就业机遇。学校应为女大学生就业及时提供信息,组织各种招聘会,实现学校与省内外人才市场信息共享,降低女大学生就业成本。此外,学校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时,应针对女大学生的特点,教育和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并给予面试技巧和心理疏导等指导培训,以增强其就业的竞争能力。四是要大力向用人单位宣传和推荐女大学毕业生。如前所述,就被调查的女大学生的个人素质情况而言,女生的学习成绩普遍好于男生; 女生获得各种证书的数量多于男生;女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并不亚于男生。因此,学校应当大力向用人单位宣传和推荐女大学毕业生,特别是一些较为适合女性的工作单位及岗位。
(三)政府应当加强宏观调控,增加就业岗位。从根本上说,社会发展程度影响着女性就业。只有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了,才能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因此,政府应进一步解放思想,采取有效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开发就业岗位,增加就业总量,改善女大学生就业的经济环境,使女大学生获得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