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后续服务长效机制不完善。后续服务是农村沼气健康运行的保障,同时优质的后续服务也是农村沼气推广的基础。目前,我县虽然已建立沼气服务网点28个,并且已购置沼气检测仪、维修工具等沼气服务器具28套及相应的技术服务人员。但是,正真实施起来难度大,没有专用经费或多余的经费来支付服务网点的正常开支。例如:农户需换一个2元钱的沼气零件,而离服务网点有20里。如果技术人员上门服务即使2块钱的零件向农户收4块,也不够来回的路费,何况还有技工的误工费。这样就会出现,虽有服务网点而服务不到位。农民觉得修一小小的零件,就要花大本钱不划算,自然而然就影响了农户的建池积极性,因而维持服务网点的正常运行需一定的外来经费。后续服务长效机制,成为农村沼气推广的关键。
3、项目的申报户和实际建池户存在不相符。农村沼气国债项目申报与具体实施相差一段时间,在项目实施时会出现实际建池户与申报农户不相符,有的甚至不在同一个村内。这给国债项目验收带来一定困难,直接影响了农村沼气推广工作。近年来农村人口流动量很大,异地开发、异地转移,有的为了给小孩找一所好一点的学校,远离家乡在城郊的农田大棚种香菇、木耳等。这些原因直接造成申报农户与实际建池户不相符。给项目实施带来一定的困难,制约着农村沼气的推广速度。
4、建池成本的相对不均。因各项目户所处的位置不同,虽然得到政府的补贴是一样的但建池原材料的成本却相差极大,而乡村里又拿不出相应的配套资金。这就会出现虽有满腔的建池热情,却望而却步,农户无法承担过多的自筹资金,极大阻碍了农村沼气推广。据调查,在云和镇范围内3立方的沙子、石子各一车需500元,而在黄源、云丰、大湾、沙铺等乡镇每车砂石料将增加200元的运输成本,特别是像黄源乡水坳头村,每户建一沼气池(包括三改)需拿出4500元左右,减去政府补贴1300,农户自筹3200元,村里的经济薄弱无法拿出来补贴。与云和镇农户相比建一沼气池相差1000多元,因此有些农户只能望而叹兴。
5、三沼综合利用率低。当前农户只知道使用沼气,觉得方便、能省钱,而往往忽略了沼液、沼渣的利用,让上好的有机肥白白浪费掉,没有显示出沼气的综合效益,达不到推广的初衷,同时挫伤了农民建池的积极性。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农民对沼气的认识不够。农村户用沼气以“一池三改”为主。圈栏、厕所、厨房的生产、生活污水都进入沼气池,认为经过沼气池的肥料浓度被冲淡而不去利用,这就打破了农民原来用厕所的人粪尿来当有机肥来使的习惯。其实沼液、沼渣的氮、磷、钾含量非常丰富,而且具有防病防虫的效果。从技术的角度上讲,只有勤出料勤进料,完成池内循环,产气才正常,如果只进不出,池内就很少有储气空间造成供气不足。二是缺少相应的农产品基地。农村沼气不仅给农民带来上好的有机肥,而且数量要比平时多几倍,这就需要相应的农产品基地来消化,完成养殖—沼气—种植的循环。
四、几点建议
农村沼气推广建设工程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事,如何将好事办好,让农民群众切切实实得到实惠,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
1、提高认识。要把发展农村能源统一到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上来,要把发展农村能源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把发展农村能源作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强化措施,务求实效。通过农村能源建设,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努力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农村文明程度,实现家居环境清洁化,农业生产无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