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数字城市是继1998年美国副总统戈尔提出的“数字地球”概念基础之上提出的,是数字地球的具体演绎和体现。数字城市建设是我们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以及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重要抓手。国内“数字城市”建设正如火如荼,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厦门、大连、青岛、邯郸、常州、扬州、中山等市均已出台“数字城市”建设规划,并在加紧实施。目前,全国已有50个城市开始进行“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试点建设,许多城市已建成基于三维地理信息的虚拟城市网站在线运行平台。到2015年,我国将基本完成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的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
当前,西部中小城市的数字化建设可以说还是一个概念,但西部中小城市数字化是数字中国的组成部分;西部中小城市数字化是加强西部中小城市建设、管理和服务的有效手段;西部中小城市数字化是中小城市竞争力和城市地位提升的战略举措;西部中小城市数字化是加速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效手段。为此,本文就以四川达州的数字化建设为例,在厘清数字城市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剖析了西部中小城市数字化建设的瓶颈,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以期为西部中小城市的数字化提供智力支持。
二、数字城市的涵义
(一)数字城市的内涵
数字城市是传统城市在当今高新技术背景下的功能深化与质的升华,是其发展的新阶段。广义的数字城市即城市信息化,是指通过建设宽带多媒体信息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等基础设施平台,整合城市信息资源,实现城市经济信息化,建立城市电子政府、电子商务企业、电子社区,并通过发展信息家电、远程教育、网上医疗,建立信息化社区。狭义的数字城市是指利用数字城市的理论,基于3s(gps、gis、rs)、网络、数据仓库、知识挖掘、科学计算、可视化与虚拟仿真等关键技术,深入开发和应用空间信息资源,建设服务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和管理,服务于政府、企业、公众,服务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其本质是建设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并在此基础上深度开发和整合应用各种信息资源。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对数字城市的内涵作一个较为全面的理解:首先,数字城市是一种高新技术背景下建设与管理城市的新战略,城市的概念必然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而发展。数字城市是一种科学理念和制胜策略,具有客观性和必然性。其次,数字城市是一套城市基础设施,这包括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网络基础设施、应用与服务基础设施。
(二)数字城市的外延
从数字城市的内涵上我们不难推出数字城市的外延。数字城市不仅包括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生活和数字政府、数字企业、数字社区、数字家庭等,还包括数字地籍、数字规划、数字水利、数字交通、数字电力、数字通讯、数字旅游、数字生态、数字抗灾、数字商务和数字金融等的数字化。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设施的数字化。在统一的标准与规范基础上,实现设施的数字化,这些设施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建筑设施、管线设施、环境设施;交通设施——地面交通、地下交通、空中交通;金融业——银行、保险、交易所;文教卫生——教育、科研、医疗卫生、博物馆、科技馆、运动场、体育馆,名胜古迹;安全保卫——消防、公安、环保;政府管理——各级政府、税务、户籍管理与房地产;城市规划与管理——背景数据(地质、地貌、气象,水文及自然灾害等)、城市监测、城市规划。
2、城市网络化。三网连接:电话网、有线电视网与inte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