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之初,可谓艰难。在乡劳动保障事务所的帮助下,总结经验,稳扎稳打,使企业渐入佳境。经过不懈奋斗,的奶站已初具规模,奶牛场占地60余亩,养殖奶牛400多头,全场职工23人,其中下岗职工8人,待业青年8人,残疾人7人,职工月工资450-800元,大小送奶车三辆,大规模现代化挤奶设备一套,韩国进口鲜奶储存冷槽5个,每年向三鹿乳业集团提供鲜奶4000多吨,成为三鹿集团一个坚实可靠的现代化鲜奶基地。且奶牛场每年消化玉米先秸杆1000多亩,为市区减少了大气污染,改善了城区周边环境。
区乡,位于我市北部城乡结合处,这里是我市的北大门,地理位置优势,交通便利,有名的华北鞋城就在此地。因此,周边的大小鞋厂多达150多家,桃园乡政府和乡劳动保障所因势利导,规范用工制度,大力扶持,使众多企业的发展势头蒸蒸日上。这里的小型鞋厂少则10多人就业,多则50-60人就业,算来至少有5000人以上实现了就业。
五、失业职工不失志,创业带头人层出不穷,创业浪潮此起彼伏。
继我市首批创业明星、、等之后,创业带头层出不穷,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令人可喜可敬。区下岗失业人员,是棉纺六厂下岗女工,今年43岁,中共党员。在原国厂干过挡车工,当过布机教练员,也曾自豪和骄傲过。于年月从一个令人羡慕的大国企工人,成了一名失业人员。失业后家庭生活陷入困境。丈夫单位效益不好,孩子要上大学,养父母年老多病,处处需要钱。认为,作为一名党员,我不能怨天忧人、悲观失望,是党员就要失业不失志。便开始四处托人,到处奔波,打零工,做钟点工,和别人合伙开小餐馆,尽管起早贪黑,兢兢业业,但几乎是处处碰壁,困境并没什么改变。这时,区就业局组织下岗失业人员进行烹饪、插花、微机等专业技能培训。参加培训后,区就业局老局长(已退休)从自己家里拿5000元为她做起动资金,区就业局和街道保障所、社区居委会帮助协调各方面关系,牵手花店终于在年国庆节开张。开业后历经坎坷之时,区就业局又帮她办理了《再就业优惠证》,区人大主任同志与她结成了帮扶队子,申请了2万元小额贷款,及时解决困难,使之生意红火起来。她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回报社会,在店里安置了2名下岗女工,1名残疾人。并免费为63名下岗失业姐妹在店实习插花。她创办牵手花店被命名为区就业再就业实习基地,被评为市再就业先进个人。
女,35岁,家住区,下岗失业职工,年月失业。失业后参加了市区就业局举办的首届创业培训班,培训班结束后,取得了小额担保贷款。根据自己的特长,于年月创业了“园”,现任园长。幼儿园现拥有教学课堂使用面积4000平方米,可容纳12个班,300多名幼儿。现有7个班,120多名幼儿在校学习,幼儿园教职员工27名,其中下岗失业人员8名,其他为外地大中专毕业生。深有感触地说:“面对失业的到来,我也茫然不知所措过,感到无依无靠,但到创业培训班后,让我感到了政府对失业人员的关注和关爱,了解了政府对失业人员的多种优惠政策。面对这些有利时机和条件,与其坐等救济,不如搏一把,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还能为其他人提供一些机会就业。”的感悟是:失业对失志者来说那是地狱,而对于能勇于面对社会现实、有思想准备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新的起点。
创业带头人层出不穷,举不胜举。区下岗职工刘万福,申请小额担保贷款2万元开办了刘老根酒家,安置16人就业,其中6名下岗失业人员。区的下岗职工齐淑燕,参加市就业局“创业培训班”后,开办了齐淑燕中医按摩诊所,经营面积260多平方米,免费为特困家庭病人治疗,并带动4名下岗失业人员开办了按摩诊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