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抓特色培训工作、坚持市场引导培训、树立品牌意识。培训推动转移的原则,大力展开劳动技能培训,充分发挥培训网络和阵地作用,提升务工人员工素质以需定培,让更多的农村群众学到一技之长。
为促进全乡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产业结构调整、改变就业观念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劳务开发是丘陵欠发达地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近年来, 乡党委、政府始终 坚持把劳务开发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引擎,探索出“提高素质—对外输出—回引创业—就近转移”劳务开发之路。
为过一步强化劳务经济工作,劳务经济呈稳定、有序发展态势。助推新农村建设,就全乡的劳务开发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劳务开发基本情况
(一)劳务开发现状。
乡地处 县东南部。位于 与 的分水岭,属于 的旱片死角,现有3159户,11311人,其中农业人口为10942人。乡村劳动力总数为8562人,其中劳动年龄内的人数为6661人,乡村从业人员7116人,年内农村劳动力转移4188人,劳动力转移总收入2584万元。 年 月底,全乡外出务工人员4100余人,通过汇兑和带回资金近2000万元,占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的38%极大地改善了全乡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回乡创业6人,以发展特色养殖业为主,年户平增收达2万元以上。
(二)人员构成及分布。
截止今年 月底。其中:男性2645人,占64.5%女性1455人,占35.5%主要务工地集中在 ” ”沿海发达地区和 经济圈,分布在本省和其它省区仅占25%左右。
建筑装修行业占38%进企业务工占32%商业贸易、餐饮服务及其它行业分别各占10%其中,从行业分布看。民营、私企的占75%外资企业的占20%国有、集体企业或出国务工者总数占5%职业主要以简单和重复劳动为主,大部分是从事一线的普通工和辅助工。
35岁以下的占79.09%36岁—45岁的占19.73%46岁以上的占1.18%从文化层次上看,从年龄结构上看。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11.25%初中占52.6%高中(含中专)占25.4%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0.75%
二、主要做法
农民工重捧“饭碗”政府牵线搭桥。
负责协调、组织维护全乡外出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工作。二是建立乡、村两级维权网络,一是乡党委、政府成立了维护外出务工人员合法权益领导小组。为农民务工提供服务组织保障。目前,全乡65个行政村都成立有“维护外出务工人员合法权益领导小组”三是县有关部门的统一部署下,成立了劳动保障事务所(站)做到有机构、有编制、有人员、有经费,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提供便捷的服务。帮扶农民工就业,首先要了解返乡农民工的数量、就业意愿等基本情况,建立起农民工回流监测制度,进行动态监控。乡分别在外出务工较多的 村、 村、 村、 村设立了农民工返乡监测点,同时要求各村每周上报一次本地农民工返乡情况。
32岁的 村3社村民 , 年 月。与 食品有限公司签订的用工合同上按下了红手印,开始在这家公司务工。 曾在 一家家具厂打工。 年 月,所在公司因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一度处于停产、半停产状况。无奈之下,不得不提前返乡。
家乡竟找到新‘饭碗’截止目前, 说:真没想到沿海失了业。 已有200多名像 这样的返乡农民工,乡政府为返乡农民工编织的就业保障网的帮助下,度过“就业寒冬”帮农民工捧更好的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