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人事部门里找一两个人代管,正常工作时间内党建活动的组织也比过去困难得多,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更加困难。
③历史根源。过去,强调“党领导一切”,、“一元化领导”国有(集体)企业也不例外,企业的厂长(经理)、书记一人担任,实际上党已代政,企业党组织包办了企业的所有事务,在那个年代里,党的影响和威力无处不在,人们敬慕、向往党。一些人留恋历史,留恋过去,仍然是习惯思维、传统观念,难以从历史中走出来,面对改革的新形势和市场竞争中出现的新情况,束手无策,无所适从。
2、从主观上看,主要是两个方面:
①认识上的滞后。党组织在国有企业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中央早有明确规定。但到目前为止,这个问题无论在认识上还是在实践上,都还没有完全解决。从认识上看,主要存在三种比较典型的倾向。一是“淡化论”。认为企业是一个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组织,依法经营,照章纳税,对资本负责。企业党组织只需抓好自身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不必介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持这种观点的主要是企业的一些经营管理人员。二是“强化论”。认为改革把企业党组织的地位、权力和作用改没了,希望重新回到党的一元化领导的体制上去。持这种观点的主要是企业党务工作者。三是“可有可无”论。从调查的情况看,改制最彻底的企业,党建工作也最难开展。有的认为党组织没有存在的必要,认为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和与国际接轨,关键是遵循市场法则,企业党组织地位和作用自然削弱,也应该削弱;有的认为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企业党组织应人员兼职化,活动业余化,也有人认为,党组织的基本职责就是管理好党员,没有必要介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还有人认为,企业作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组织,没有必要打上“政治色彩”,党组织在企业的领导可要可不要。
②措施上的滞后。一是思想政治工作缺乏针对性、实效性。许多企业党组织仍然只会用形式单一、内容空洞的说教方式对党员和职工群众进行思想教育,或者简单以罚代管、以罚代教。问卷调查显示,对当前企业党组织工作内容、活动方式和工作方法有效性的评价,只有29%的回答“三会一课”有必要,而回答应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占86%,回答应开展多种形式的企业文化生活的占95%。二是企业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在“结合”和“服务”上难到位。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结合”不紧密。实现企业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紧密结合,是党组织保持地位、发挥作用的生命线。不少企业在“结合”的关键环节上处理不当,未能有效地将行政工作的难题作为党建工作的课题来抓。在企业重大经营活动和人事调整中,很难听到党组织的声音,看到党组织的工作,体现党组织的作用。有的企业党委陷入党只管党,就党建抓党建的自我循环之中;有的企业行政和党委各把一摊,将经济工作与党建工作分工分家;有的则完全陷入经济工作的具体事物中,削弱和淡化了党的自身建设。第二,“服务”缺乏载体。企业党建工作如何围绕中心,服从、服务于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不少企业在这方面办法不多,还没有在党的建设上走出一条不搞政治运动,而靠改革和法制建设的新路子。老的一套办法、手段、载体不灵,新的办法、手段、载体不明,这让相当一部分企业党委书记感到无可奈何。三是“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领导体制并没有切实到位。有的虽然在形式上实现了“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但实质上党委会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并没有做到有机融合;有的企业董事长和党委书记虽然由一人担任,但在工作中却多是以董事长身份出现,偏重生产经营工作,忽视党建工作,“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