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缺问题,建议申报发行水利建设债券,吸纳民间资金作为补充,加大防洪防灾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
(二)积极实施城市防灾与农村防灾相协调。要充分重视山区小流域和地质灾害隐患整治工作,统筹城乡区域防洪防灾工作协调发展。当前重点是要集中时间,全面开展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普查登记工作,并提出相应防治方案。加快实施万户避险移民安置工程,全面实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对位于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和可能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工程建设项目,必须通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杜绝和防范新的地质灾害的发生。各地都要抓紧建立地质灾害专项防治资金,列入当年财政预算,加快治理工程建设进度。
(三)着力促进防汛体系内部相协调。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升防汛预警系统建设,抓好水文站网的合理布局和重点设施建设,加快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建设,完善气象网络和灾害性气象预测预报系统,实现我市气象、水文、地质、海洋等部门的资源共享。建议在台风来临之际,学习福建的做法,对公众开发每小时一报的台风信息网页,使广大干部群众更好更快地做好防台防汛各项准备工作。二要理顺水利管理体制。参照外地成功经验,抓紧组建珊溪水利枢纽工程管理局,确保水工程防洪调度和安全运行。尽快组织专家对珊溪水利枢纽工程进行竣工验收,同时进一步理顺泽雅水库的管理体制。三要统筹考虑各种防台防灾设施之间的关系,避免顾此失彼,影响了防台防灾作用的发挥。如乐清的内涝,就是未能解决好防洪堤建设与市政排涝关系而引起的。
(四)不断推进政府组织与群众自防相协调。各级政府要大力关心、支持所在地重点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切实保障工程的正常运行。要积极宣传引导群众特别是水库下游群众,正确认识水利工程巨大的防洪减灾效益,不断增强防台防灾意识,充分发挥群众的自防自救能力。要结合“千村整治”工作,大力开展群众性冬修水利建设和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完善基层防台防汛工作机制,抓好村(居)防汛预案编制工作,形成各部门和全社会合力防台、治水、防治地质灾害的良好局面。建议把防台防汛救灾知识列入中小学课本,利用各种形式和渠道,引导群众增强防灾抗灾避灾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