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秒,大大超过年12号台风洪峰流量12500立方米/秒(百年一遇)。由于成功实施了科学防洪调度,与12号台风(年)大洪水相比,瑞安马屿等地断面洪水位降低4米,文成峃口水文站洪水位降低9.43米,有效地保护了飞云江沿岸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水库自身安全,充分发挥了水利工程巨大的防洪减灾效益。
四是以人为本,紧急避险。据统计,在四次强台风中,沿海、地质灾害隐患点和低洼地带共转移群众110多万人次,转移船只32700多艘次,全市没有发生一列因沿海风浪冲击和海水倒灌受淹而造成的死亡事故。大规模的人员、船只转移和百里防洪海堤的建成,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有力保障。特别是在防御地质灾害上,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认真汲取去年“云娜”台风的惨痛教训,高度警惕小流域山洪暴发引发的地质灾害,提前做好地质灾害影响范围内的人员转移准备,加强了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巡查观测,采取紧急避险、组织一次次人员“大转移”,最大程度地保证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五是配合密切,团结奋战。市防汛指挥部、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水上防台分指挥部、城市防台防洪分指挥部及各部门都以大局为重,各司其职,紧密协作,周密部署。水利部门成立了4个工作组,承担起防汛指挥部的各项应急指挥保障工作。气象、水文、海洋等预测预报部门及时对台风情况作出预报,积极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驻温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民兵预备役部队,积极发挥抢险救灾主力军作用。交通、电力、通讯、公安、国土、民政、海洋、海事、建设、房管、市政、卫生、教育、农业等部门都积极投入防台抗台工作。全市乡镇、街道、村(居)干部始终坚持奋战在第一线,在关键时候站出来,危难之际豁出去,以自身模范行动带领群众,为我市全面取得抗台抢险?仍质だ於思崾祷?
二、存在问题
通过视察调研,委员们认为,我市在防台防汛和抢险救灾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隐患和薄弱环节。一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尤其是沿江堤防等城市防洪设施相当薄弱,出海出江河道与水闸严重不配套,部分洪灾易发流域缺少控制性工程,病险山塘水库隐患严重,远未达到防汛减灾保安的总体目标。二是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与防台防汛体系建设尚未实现统一规划和协调一致,从根本上消除灾害隐患尚需付出极大努力。三是防汛预警系统建设不够完善,特别是基层防灾抗灾能力较低,部分乡镇防汛预案编制不完善,村(居)级预案尚未建立。四是部分群众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薄弱,一些下游群众认为上游有水库就安全无夷,对水库防洪工程期望值过高等。
三、几点建议
大灾之后思大治。加强防台防汛能力建设,既是当前我市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又是一项长远的战略目标。为此委员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努力实现城市建设与防灾建设相协调。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认识城市建设与防灾建设之间的关系,实现协调发展。始终把防洪防灾基础设施建设摆在城市建设的首要位置,全面实施“515”防洪保安工程,重点推进流域性重大骨干水利建设项目的上马和千库除险加固保安工程建设,并尽快解决好泽雅水库无导流洞(泄洪洞)问题,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积极争取交通部东海救助基地尽快落户,加快洞头中心避风港建设步伐,切实提高我市海上防台救护能力和海上避风能力。要把防洪规划摆在城乡总体发展建设规划的重要位置。在编制“十一五”规划时,应予以充分考虑,确保防洪规划的顺利实施,促进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历来是台风的重灾区,每年损失惨重。为解决防洪防灾基础设施建设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