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防范心理,当前农村信用社经营效益普遍较低,不良资产和亏损包袱较重,难以消化;而且农村信用社性质、地位和实力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竞争处于劣势,认为承担的风险可能性很大,分红得实惠的可能性较小。这些因素导致群众对农村信用社竞争实力和经营的不信任,担心不仅分不了红,反而会亏掉自己的股金,从而增加了增资扩股的难度。
(三)入股社员享受的优惠政策得不到很好落实,权益得不到充分体现。全县所有信用社虽然在形式上成立了“三会”,但在实际中没有发挥应有的职能。同时,群众的文化素质普遍低,对信用社的业务不了解,根本不懂经营管理,社员参与信用社经营管理现实作用并不大。因此,这些年来,信用社基本上没有按照章程规定让入股社员获得参与信用社的经营管理权。其次,由于信用社加强风险管理,进一步提高经营效益,特别是防范信贷风险上和贷款操作更加规范,使一部分入股社员没有如愿享受到“贷款优先、利率优惠”等政策,影响了入股社员的积极性,并在群众中造成了误解,使得群众入股心理不稳定。再次,大多数信用社除规范清理时期分过红,历年来,未曾向入股社员分过一次红,主要原因是信用社经营效益差,有的社历年亏损严重,如陈汉社。这也不同程度降低了群众入股的积极性。
(四)由于过去规范清理股金过程中,存在很多历史遗留问题得不到妥善处理,也影响群众入股的积极性。农村信用社自成立以来,历经了多次改革规范:每次规范均对农民的入股股金进行了清理,但在清理股金中没有彻底解决新股金与老股金之间的问题,一些信用社对股金的管理也极不规范,出现信用社有帐而老百姓无股金证,老百姓有股金证而信用社无帐的现象,在老股金转为新股金过程中,操作不当致使一些信用社存在既给老百姓颁发了新股金证又没有收回老股金证,同一股金新证与新证在社会同时存在。如果将这样的股金证一并认可,会给信用社带来损失,如果不认可,则给信用社增资扩股工作造成很大影响。另外,部分老百姓要求按照原来入股时的政策自由退股,并要求给予股息,信用社也根据财务管理制度规定计提了股息。按照现行的退股和股利政策,必须满足规定的条件,并风险共担,不存在计算股息,如不按原入股时的政策执行,必定在社员中丧失信用,不利于推动增资扩股工作。
(五)农村信用社增资扩股受经济环境和农村老百姓收入的限制。根据调研情况,凡经济环境较好的和农民收入高的乡镇信用社增资扩股工作比较容易一些,相反,经济环境较差,农民收入低的乡镇信用社增资扩股难度很大。如我县山区陈汉信用社,一些农户生活就很困难,要他们入股就更难,因此,基本上没有吸收多少农民入股,而在洲区和城区的信用社,农民的收入相对较高,能够承受入股规定的股金,所以较山区信用社相比,扩股具有一定优势。这种地域差异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增资扩股的进度。
(六)联社下达增资扩股的任务不科学、不合理影响了基层信用社扩股力度。由于联社在年初下达的增资扩股任务是根据各乡镇农民的数量下达的,没有考虑各信用社的资本率状况和服务区域内农民的收入、经济条件、地区差别;因此,给基层社增资扩股工作心理上的不平衡。一些信用社认为不现实不符合实际的增资扩股任务没法去完成,失去了增资扩股的热情和信心,如陈汉社服务区域内大约有1.7万人口,人均收入是全县最低的,联社分配该社净增资扩股的任务达12万元。显然不符合当地老百姓的承受能力。因此到目前为止,不仅基本没有老百姓入股,反而出现了退股现象。其次,职工入股比例受到限制,由于各社入股工作处于被动状态,一些经营效益好的信用社采取通过职工入股来完成增资扩股任务,但是又受到比例控制。